第270章 甩锅的艺术!孙隆:让我背锅就是让(2 / 3)

“那……那就……先……先停吧,我亲自去处理此事!”冯保面对这个连嘉靖皇帝都敢怼的人,根本无力反驳。

……

不多时。

苏州府知府周时安和松江府知府于雄也被抓到了南京守备府。

申时行看向海瑞,道:“海佥院,咱们今日任务就是梳理清楚赈灾银的去处以及到底还留存多少赈灾银,证据都是你整理的,你便任主审,我们三人补充就是。”

有熟悉情况的海瑞在,申时行自然要将主审任务交给海瑞,不然他若为主审,海瑞可能会一直纠正他。

“下官遵命!”海瑞拱手道。

……

约一刻钟后。

南京守备魏国公徐邦瑞、南京守备太监王岳、苏杭织造太监孙隆、应天府知府郑嘉、苏州府知府周时安和松江府知府于雄六人被同时押到了守备府前厅。

当六人看到前面坐着的四人后都不由得傻眼了。

他们皆识得申时行、海瑞、沈念和冯保,这种组合,无论到大明任何地方,地方官都要跪着迎。

就在这时,石青开始宣读圣旨。

圣旨念完。

七人才知晓,他们诈骗朝廷的赈灾银、挪用赈灾银、暗杀巡案御史曹正之事可能全都露馅了。

王岳与孙隆下意识看向冯保,上面四人唯一能救他们的就只有冯保。

但冯保低着脑袋,根本不与下面两人对视,他怕让海瑞等人觉得是他指使两个太监这样做的。

这时,海瑞开口了。

“本官在南京已暗查甚久,对你们做过的各种勾当了如指掌,今日,我们便先弄明白那十万两赈灾银的去处!”

海瑞大手一挥。

立即有胥吏将海瑞查找的证据文书,先递到了魏国公徐邦瑞的手中。

徐邦瑞看着十万两被挪用八万两,然后又看着剩余两万两,真正用于赈灾只有三千两,他也不由得有些发懵,感觉自己都不是个人。

徐邦瑞看过后,没有说任何话,直接将文书递给了南京守备太监王岳。

王岳看罢此文书,也是惊讶于海瑞竟然查得如此细腻,他们想抵赖都无法抵赖,只能想着如何解释。

随后,其他人也都起来。

苏杭织造太监孙隆看过后,王岳率先开口道:“四位钦差,十万赈灾银被挪用为实,但……但不是我们自愿的,是……是孙公公以‘皇差紧急,需要银钱’之理由压迫我们,强行要走了八万两赈灾银!”

“我……我与魏国公手中只剩下两万两,无奈之下便全交给了水患最严重的应天府知府郑嘉和苏州府知府周时安,没想到……没想到他们竟然再次挪用,臣……臣有失职之罪啊!”

王岳话毕,魏国公徐邦瑞立即拱手道:“四位钦差,正是如此,正是如此!”

二人不知自己身上有多少罪过,但能推掉一个就推掉一个。

听到此话,苏杭织造太监孙隆和受灾三府的知府,面色都阴沉下来。

这二人为了自保,俨然是将他们朝着火堆里推。

应天府知府郑嘉想了想,立即开口解释道:“四位钦差,应天府只收到一万两赈灾银,魏国公与王公公指示,令购粮煮粥救民,下官知一万两太少,根本不足以救一府之灾民,于是下官便将其中的九千两当作经费,动员地方商贾、士绅、僧人在城外搭建粥棚救民,下官这样做,是……是将钱花在了刀刃上,不但没有贪墨一文,反而让这一万两白银发挥到了更大的用处!”

不得不说,这个解释还真说得过去。

苏州府知府周时安接着道:“四位钦差,下官与郑知府几乎一样啊,一万两银根本不足以修筑堤坝,下官只好将钱花在了地方的文人士子身上,让他们传播堤坝已固的消息,臣这样做不是为了考绩,不是为了博名,而是为了让百姓心安,实为安抚百姓之举啊!”

周时安话音刚落,一旁就传来了抽泣声。

松江府知府于雄欲语泪先流。

“四位钦差,下官比郑知府和周知府更惨,松江府没有收到一两赈灾银,下官日夜救灾,还损伤了腰部,下官以为赈灾银还没有买到呢,没想到……”于雄搂起腰间衣服,露出里面的膏药贴。

膏药贴肯定是真的,但腰疼是因救灾还是因其它,就难以断定了。

不得不说,不愧是进士出身,三大知府皆有急智。

不但将自己的罪名全部推掉,还让人觉得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各个都是爱民如子的好官。

这一刻。

所有的脏水都泼在了江南制造太监孙隆的身上。

八万两银是他为皇家织造而挪用的,且海瑞的证据让孙隆不得不承认。

孙隆眼眶发红。

他缓了缓后,慢条斯理地说道:“四位钦差,水患发生之后,陛下特意命人传来口谕,称停下原有织造任务,只留精武学院的冬服任务,且着重交待,不可扰民,不可动用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