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兵与将的鸿沟!精武卫与精武学院(2 / 3)

么,但多出两倍还要多,朝廷不可能去培养这么多人!”小万历瞪眼道。

依照当下的培养方式,每名兵卒的年消耗将会是边镇每名兵卒消耗的百倍以上,比建重骑兵、火器兵还有小万历最初设想的内操军都要耗钱。

一千人已接近朝廷的极限。

若整出三千人,张居正定然会上奏抨击此事耗国库过甚。

梁梦龙有些无奈地说道:“陛下,十日前,选拔过后,九边边镇的总兵们报的总人数是六千多人,臣等将条件定得苛刻了一些,并禁止选人唯亲,才降到了三千余人,当下,各个总兵都称无法减裁,且这些人都符合陛下定下的标准。”

听到“选人唯亲”四个字,沈念便明白,许多官员听到小万历在选“天子亲军”,那绝对会动用各种关系包括贿赂主办此事者将自家符合条件的子弟安排进去。

当下的大明军伍充满了人情世故,关系户甚多。

再让他们裁减,恐怕就要将有能力而无关系的好兵丁裁减下去了。

沈念出列道:“陛下,令九边将领们再裁减,难免会因人情世故而偏颇,不如令这三千余名兵卒全部来京郊报到,陛下亲选千人,余者遣回原地即可,通过这些人的表现,陛下也能看出九边总兵选拔兵卒是否有徇私之举。另外,被选中之兵卒,也将会更加珍惜这次机会!”

兵部左侍郎梁梦龙和左军都督府骁骑右卫副指挥使周林山听到沈念这个建议,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

那些想塞关系户的武官们,绝对想不到此事也能让朝廷对他们进行考察,过于徇私者,肯定是要被朝廷责罚的。

“准!”小万历脆声说道。

仅管这些兵卒数日饭食,消耗不了多少钱,且还能看一看九边总兵的无私程度,小万历觉得非常值得。

……

两日后。

小万历令沈念草拟的《精武学院练将策》完成,而后将其送到了内阁。

此策,实乃小万历首次提出的改革之策。

他意在亲力亲为,但具体细则还是要内阁三大阁老过目。

小万历将自己定为精武学院院长,将兵卒当作学员培养,承诺每月将不少于两次在精武学院检阅。

总教习由英国公张溶担任。

张溶近年来虽主要负责朝廷的祭祀礼制之事,但毕竟出身于勋贵之家,又在五军都督府任职近二十年,比任何人都知当下大明的练兵总则。

他任总教习,镇得住武将,也能免于让一些吹毛求疵的文官找茬。

副总教习除了兵部左侍郎梁梦龙和左军都督府骁骑右卫副指挥使周林山外,还有一个令张居正、殷正茂、申时行三人都意想不到但颇为惊喜的人物。

户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念。

小万历称:沈念虽非武官又不在兵部,但擅于讲学,擅于讲忠君爱民之道。

有沈念在,精武学院的兵卒才能建立忠君报国之大志,才能拥有大明将帅应有的精气神儿。

此外,小万历还安排了军阵教习、骑射教习、火器教习等等,全是从军中挑选的能力最佳之武将。

……

内阁值房内。

张居正、殷正茂、申时行看完这份《精武学院练将策》后,脸上都流露出一抹笑意。

起初,小万历初提筹建内操军之时,三人气得要死,觉得小万历在胡闹。

但经沈念的改版,三人越发觉得这已不是小万历的任性之举,而是确实能够改变大明的军伍实力的良策。

自张居正担任首辅后,其改革的精力全都放在丰盈国库,肃清吏治之上,对军伍的改革仅有军田改革与官员的考绩,但在如何提高军伍实力上,张居正思考的是比较少的。

而今,此策圆满地补上了这一环。

殷正茂开口道:“张阁老,此策没有内阁参与,略显遗憾,但以后对我朝军事能力的提升绝对是显而易见的。”

张居正轻捋过腹长须,微微摇头。

“没有内阁参与,我觉得反而更好,陛下长大了,若常有《精武学院练将策》这类良策出现,我便能回江陵养老了。我借用子珩的一句话来讲,万历新政就应该是万历新政,而非我张居正新政,如此,新政方可长久,而非人亡政息!”

当下的张居正虽仍是柄国权臣。

但是他不得不承认,由小万历提出新策比他提出新策更具有生命力。

大明自开国以来,向来都是天子集权,臣再有手段,也比不上君之权威。

殷正茂与申时行都认可地点了点头,凡事由皇帝牵头,才名正言顺,才能施行得更加顺利。

申时行感叹道:“这几日,可是将子珩累得不轻,陛下若无他引导,这次内操军事件恐怕又要搞得朝堂君臣对立了!”

“能者多劳嘛!精武学院有子珩在,就不会走歪路,子珩讲话,老夫都爱听!子珩的一些言论以及曾在内书堂的一些讲义,当下在全国书市畅销,比那位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