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闭门朝会,百官站队!莽撞人殷正茂(3 / 4)

……

张四维与王崇古配合得非常默契。

一个言海瑞之奏疏完全是诬陷,是邀名卖直之举,将一部分官员拉到自己的阵营。

一个则是在表功,表达互市之后山西的发展,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也让官员们明白山西不能离开他。

二人说完后,都察院监察御史郭庭大步走了出来。

“陛下,臣去年曾奉命巡视山西,臣以为,若无隆庆和议,山西不可能有当下之太平;若无张、王两族运送盐粮补充军饷,则无当下边境之稳固;若无山西商人在互市中的贡献,则无边境商贸之繁荣……”

“海佥院小题大做,罔顾事实,实为博直名!此事,严惩那些触犯法令之徒即可,令张王两族禁止经商,罢黜张阁老与王部堂,实属荒缪!”

郭庭说完后,礼科右给事中孙成立即站了出来。

“陛下,此奏疏之罪证,根本无法证明、张、王两族有卖国谋私之罪。若朝廷疑罪从有,那将会是整个山西的灾难!”

“张、王两族在山西名声甚佳,且还是晋商之领袖,一旦禁商于张王两族,至少有数万受雇于晋商的百姓都难以填饱肚子。此外,张、王两族禁商,必将影响对外互市,如果再因此引发战争,那……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无确凿罪证而重惩张王两族,换来的是山西的内乱,是边境的战火,也会使得许多山西百姓无奈之下,成为流民,甚至是反民!”

自卖自夸,不如被别人夸。

这二人不是被张四维或王崇古授意,便是这二人的门生故旧。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二人说完后,顿时有十余名官员站出,高呼附议。

纵观这些人的身份。

有科道言官,有兵部的、刑部的、礼部的等,大多都是张四维与王崇古的门生故旧。

当然,也有顾大局者。

附议只为避免山西内乱与战事。

还有许多没有表态的官员,并非反对,而是在等张居正与吕调阳表态。

一旦张居正也同意这样做。

无论海瑞接下来查出什么,此事都不会牵扯过多。

此刻。

王崇古与张四维已甚是兴奋,他们最大的倚仗,就是群臣之力。

这些官员为了他二人的只有少部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为了顾全大局。

就在这时,左都御史陈瓒走了出来。

作为大明三法司中最有权势的官员,他的表态非常重要。

“臣附议!”陈瓒语气坚定地说出三个字。

他如此说,自然是为了顾全大局,防山西生内乱,边境起战火。

他的支持。

对张四维与王崇古二人而言,完全是意外之喜。

这一刻,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他们。

如此多的官员支持他们,反对海瑞,即使是小万历与张居正不满,也会充分考虑官员们的情绪,不然朝会之后,小万历的御案之上,必然是一大堆奏疏。

紧接着。

礼部尚书马自强站了出来。

张四维的心情顿时变得紧张起来,马自强虽是他的亲家,但与他的关系一直不好,且对方在朝堂的话语权很重,若支持海瑞,一下子就能将陈瓒之言压下去。

“陛下,臣以为,无论海佥院查出什么,都应轻惩张、王两族,因为山西离不开张、王两族,此事过后,朝廷多派御史与厂卫监督便是,而不必对张王两族禁商!”

马自强做事求稳。

他想出的办法,永远都是最稳妥的办法。

马自强说完后,申时行站了出来。

“臣附议!”

随后,王锡爵、沈一贯、许国、王祖嫡、赵志皋等官员纷纷站出,表示附议。

这群官员全都是“顾大局”的官员。

“亲家,真是我的好亲家啊!”

跪在最前方的张四维已快笑出声,他根本没想到陈瓒与马自强等人会支持他。

依照目前几乎一边倒的支持率,即使小万历与张居正支持海瑞,也必须要照顾到官员们的想法了。

这一刻,张四维与王崇古已感觉胜利在望。

他们将粉碎大明最具有攻击力言官海瑞的一次重击。

就在这时。

户部尚书殷正茂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殷正茂朝着小万历微微拱手,然后瞥了周围表态的众官员一眼。

“陛下,既然关门了,臣以为大家就应说一说实话。”

“张阁老身在内阁,大权在握;王部堂守在边境,军权独揽。张王两大家族因朝廷盐引与在朝官之势而发家,成为晋商领袖。”

“如此有权有兵有钱且身在边境的家族,朝廷怎能不忌惮!莫说张、王两族有当下如此多的罪状,即使无罪,朝廷也应防着张、王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