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出击时至少有30分钟来充分反应和散开,聚集时也早就离开海面。
更关键的是v1的脉冲发动机工作模式是以一定频率多次点火,间歇性输出推力,像脉冲一样震动,更容易引发声波共振。
而这一次10分钟内放出3000多架飞行器完全是量变引发质变,密度的急剧增加酿成了滔天恶果。
对于人类来说单纯的分贝量还能抵抗,但不要忘了忽视共振!几乎覆盖整个中低频段的声波足以造成内脏全面紊乱,普通人最多几分钟就会因此昏厥甚至休克。
对于军舰和战斗机来说,共振的威力更加可怕:
44年在汉斯进行的试验中,在170分贝的声波持续120秒就能使鱼雷艇铆钉蹦飞脱落,进而诱发焊接隐患点和薄弱处产生裂纹、短时间金属疲劳过度断裂。
45年在一次本子组织的自杀小艇冲击帝国驱逐舰行动中,产生的噪声就导致过声呐监听员集体昏厥。
而飞机则会更快更容易的短时间内诱发解体——好在战斗中的舰队不受此影响,近乎不可能的抗住了可怕的共振。
但影响远不止于此:
对于海洋,0至5米深度:
如此量级的声波直接引发了近乎10公里范围内表层水域涌入大量空气泛起无数空泡,原本小雨微澜的水面肉眼可见的像是投入巨量肥皂一样开始变白,那都是数不清的空泡!
海量空泡对军舰螺旋桨、船体无异于剧烈腐蚀,但幸运的是军舰同样免疫;
5至50米深度:
当声波传导到这里,5到10hz的低频次声波开始显现威力,率先引发了水面此起彼伏的驻波,高度几乎都超过了3米以上。
10公里范围内的鱼雷受到声压以及次声波影响直接被震破鱼鳔,扩散的声流更是如镰刀一般刮过浮游生物,无声的将其撕碎毁灭。
但那只是开始,真正的毁灭在持续一小会后才拉开序幕:
已经达到战略级别的声波引起空气剧烈震荡,并根据舒曼共振原理诱发周围空域产生大量等离子体并进行谐振,空气中已经不时开始聚集蓝色的闪电,平白将周围十几平方公里的空域当做天线对外发射7到8hz低频颠簸电波,总功率达到了接近4000兆瓦。
正常而言这个谐振系统在形成之前所有的发声源(即飞机本身)就被自己摧毁掉了,但在死板的机制下被硬生生捏合起来塑造了几乎不可能的理论模型。
这导致飞行器所在空域内温度也随之急剧升高,在十几公里内形成强对流并迅速达到了100米每秒,远超17级台风水准。
对于这片海域来说,就相当于形成了人类史上前所唯一的18级风暴!
而风暴所伴随释放的大量等离子体本就对雷达干扰严重,加之低频信号,导致周围70公里范围内一切雷达接收器烧毁,潜艇声呐过载破裂、一切短波通信完全阻隔,gps也无法工作。。
但其影响足以覆盖200公里范围内,包括了监视第三舰队的2架预警机。
然而……还没结束。
这个理论上根本不可能持续存在、或最多存在0.1秒达成条件就会自我湮灭的模型还在运转,在持续1分钟后影响已经蔓延至海底,足以诱发1到3级的地震,对海底生态造成明显影响!
这一切同时发生以后,e2得到反馈是这样的:
11时55分,一切如同预料的那样aim120摧毁了大量的飞机,这很好;
11时57分,攻击结束,可第三舰队的雷达目标还在往外冒,用了2分钟就再次新增500架,直接弥补了损失!
此时的e2空情中心完全崩溃,在11点58分立即呼叫剩余的40架f16和4架狂风,要求他们立即返航,此时战机数量又多了200多架;
一直到12时03分,预警机的雷达早已超过识别上限,雷达官只能靠经验和技巧,以及与e3b对照来推测数量已经超过2000个;
44架制空机群+48架反舰机群此时早就跟丧家之犬一样亡命逃亡,怀恩的命令已经从进攻变成了“保存有生力量、准备帝国主力抵达反攻”;
12时06分,已经麻木的预警机发现目标数量已经不再新增,但已有的雷达点就已经凝聚成近乎实体占据了庞大的空域,简直就是移动的蝗灾!
12时07分,雷达忽然变得极不稳定,自动系统弹出一大堆警告,包括:
极端恶劣暴风天气警告;
emp超大规模电磁干扰警告;
超17级暴风警告;
接收天线过载警告;
几乎是所有的极端警告同时弹出来,雷达官还没弄清楚时不经意间扫向窗外,发现极远处一道闪电亮起,同时肉眼可见的颜色加深。
实际上那是“不可能存在”的声学地狱导致的超级龙卷风造成极端天气,本来都离开第三舰队的普通暴风雨云团被海量的电荷吸引过来,并在龙旋风汇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