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兴味’或‘神韵’则更多指向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感受……”
……
周硕稍作停顿,让大家能够跟上他的思路,最后总结道:
“总而言之,‘境界’说试图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批评术语,更是一种全新的审美价值尺度和解读路径。”
“‘境界’之论,旨在探求诗词艺术能否以及如何在尺幅之间,呈现出一个自足、深刻且能引发永恒共鸣的精神宇宙。这是学生的一点浅见,还请林教授和各位老师指正。”
周硕的回答条理清晰、层层递进,既显示出他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深刻理解,更清晰的勾勒出自己的理论的独创性。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礼堂内先是一片寂静。
接着,评审席上的几位教授对视一眼,均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眼中对周硕的赞赏之色,更加浓郁。
后面旁听的学生们,有的听懂了,有的还处于似懂非懂、云山雾罩的状态。
听懂了的学生们发出恍然大悟的叹息声,然后,礼堂内部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次的掌声,更加热烈,更加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