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放进嘴里咀嚼。
“这就厉害了吗?”
“你要是足够聪明,你就知道多卖地、卖高价,不能只限定一个区域。”
“最好在所有城市,都搞限制户口入学,同时削减农村学校的投入,甚至砍掉一些学校。”
“一旦优质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家长们为了孩子读书,就不得不在城镇买房,需求不就来了吗?”
廖晨曦点头如捣蒜。
“对对对,我觉得光是集中教育资源还不够,最好把医疗资源也集中。”
“村镇没法疗伤治病,那老百姓不想经常往城里跑,那不就得买房吗?”
“而且涌入城镇的人多了后,公办的医疗教育资源不够,自然就会有人投资搞民营的。”
“要建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就必然要买地盖楼,要招聘医护人员和教职员工,这民营经济不就来了吗?”
“而且民间资本投资办学校和医院,为了吸引有钱人消费,他们肯定愿意下血本,提供比公办更加优质的服务。”
“他们大规模的挖人招人,就必然会拉动相关人才的就业需求,大学生好就业,那就必然会有更多人愿意读大学。”
“这么一来,就肯定有人愿意斥巨资,买更大的地皮、盖更多的楼、招更多的人,打造一所所民办大学……”
廖晨曦越说越激动。
此时此刻的他,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找到了激发市场活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绝世神功!
葛钧山唇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笑。
这世上哪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给廖晨曦出的这个主意,看似能迅速发展经济,但其实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受影响最大的,也是付出最大代价的,当然是无数的农村人。
虽说放眼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从农业文明发展成为工业文明,城镇化是必然的趋势。
为了获得更多的赚钱机会,也为了过上更好更方便的物质生活,人们是会逐渐离开农村走向城市,这是大势所趋。
但是……
人为的加速城镇化,故意将医疗和教育资源集中,让广大农村不仅难挣钱,连读书看病养老都难,这不就是欺负人吗?
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让农村人自然流动到城市,打工、求学、创业、经商等等,有了足够的能力和资本,他们自然会买房定居。
人为的驱赶,所带来的恶果,必然是房价房租迅猛上涨。
土地财政收入是涨了,房地产投资商也赚到了,围绕房地产衍生出的建材、装修、机械、家电等行业的从业者,也能赚到一些。
就连城市里的原住民,也能通过房屋出租和拆迁受益,即便没被拆迁,也没房屋出租,也能享受到房价上涨,带来的资产增值。
可无数被迫进城的广大农村人,他们可就惨了。
他们大多都没什么钱,往往东拼西凑才能凑出一套刚需房的首付和装修。
背负的房贷,会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座大山,让他们如牛马一般不得不辛勤劳作。
而医疗和教育的市场化与产业化,又会是新的两座大山,让他们想要享受好的医疗和教育就得多花钱。
这种用人口红利,支撑起短时间经济崛起的发展模式,就是披着合法合规外衣,明目张胆的的抢钱!
偏偏广大农民还根本无力反抗,因为没有人用刀架脖子上,逼他们必须进城买房当韭菜。
是他们心甘情愿的进城买房,眼瞅着房价不断上涨,他们只会巴不得早买多买,如此心甘情愿的当房奴,又怎么能说是抢?
可如此软刀子割肉,如此把广大农民吃干抹净,葛钧山当然知道南寒和樱花早就用过这招,后遗症还很大。
过快的城镇化和过高的生活压力,会导致底层民众生存艰难,谋生都几乎用尽全力,哪儿还能恋爱结婚生儿育女?
赵瑞龙父子俩显然很清楚,再想发展经济,也不能竭泽而渔欺负广大农民。
农村为城市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农产品和劳动力,可以说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大后方。
一旦经济形势不好,数千万的农民还可以回到农村,还有房住、有田种、有饭吃,不至于出乱子。
如果能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在农村的消费能力,还能给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动力,并不会拖累城市。
所以赵瑞龙父子俩,不仅不把农村地区的医疗和教育资源集中,反而想方设法振兴农村,解决读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
同时在城市,还出台包括限购限售、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等在内的多种措施,严控房地产过热过快发展,不让劳苦大众当房奴。
葛钧山当然也想让廖晨曦效仿,但龙国只有一个赵瑞龙,也只有一家有技术还不差钱的惠龙集团。
为了尽快实现经济的迅猛发展,就算是竭泽而渔,最终会坑害不少民众,葛钧山也顾不得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