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寿州之围5(1 / 2)

嫁武夫 占山为王 3176 字 10天前

赵弘殷自是对柴荣,推崇备至,只因碍于两国立场对立,又正值战期,本不想多言。

赵隽却每每发问,很是好奇。

赵弘殷便挑挑拣拣,说了些柴荣上位后的政绩,倒让镇国公父子二人对这位周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

两国开战,自去岁十一月李谷为先锋军,柴荣随后御驾亲征,至今已有三个月,战事胶着。镇国公父子身为南唐子民,自然重点关注此人。

“二叔此次率军出征,怎未先去滁州与堂兄会合?”

江铭玥状似不经意的一问,惹得镇国公父子心头大震,齐齐望来。

镇国公回想起,她对赵匡胤这个名字的种种失态。赵隽也猛然记起,她在家书中着重强调了要他格外留意这位堂兄。

他们心知,她绝非无的放矢。

“别提这事,提起来就一肚子火。那不孝子竟敢将他亲老子拒在城外,说什么也不给开城门。等进了城,老子非狠狠揍他一顿不可!”

一听这话,镇国公父子憋不住笑了,纷纷冲赵弘殷举杯,火上浇油。

“对!就该狠狠揍!”

“依堂兄的身手,和如今的地位,二叔怕是想揍也走不成吧?”

赵弘殷大喝:“休要胡说!他再能耐,我也是他亲老子,老子揍儿子天经地义,岂容得他这般目无尊长?贤侄,你且等着看便是。”

江铭玥眉眼狂挑,忙劝:“二叔息怒,堂兄此举……大有深意!”

“有个屁的深意!他就是觉得受天子宠信,将来官位肯定会超过他老子我,这不就来显摆了吗?”

“堂兄不徇私情,岂不正是二叔自幼教导有方吗?”

江铭玥笑吟吟说道:“这乱世,有兵权就有话语权。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二叔和堂兄,父子二人何不联手,自立为帝?”

她可真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啊!镇国公父子听后,无不心惊肉跳。

赵弘殷面色骤变,骇然道:“侄媳妇……你……莫要……莫要胡言乱语……谋逆可是杀头的大罪!”

江铭玥淡淡抿了口茶,只道:“后周强盛,名将如云。南唐本就是弱小之国,天子宠信奸佞,忠臣良将不得重用,战败不过是时间问题。”

镇国公父子神色黯然,这话直接戳中了他们心口的伤痛。

赵弘殷神色复杂,劝道:“你们既知南唐必败,何不早点远离这是非之地?兄长若首肯,大可举家迁来东京。”

镇国公父子没出声表态。

“二叔若细想,便知父亲和相公不会同意。忠君爱国,是每一个军人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江铭玥含笑道:“易地而处,若要二叔举家搬来金陵,背叛周天子投靠南唐,二叔难道会愿意吗?”

“侄媳认为,无论后周或南唐,原本不都是大唐的子民吗?同为炎黄子孙,有何区别?不过是生逢乱世,各为其主,哪里有什么对错之分?”

她这番新奇观点,令在场三人震惊之余,无不缄默。

是啊!

赵家祖上也是大唐的臣民,不过区区二十载,这天下竟数度易主……同为炎黄子孙,何分彼此?

赵弘殷深深看了她一眼,赞叹道:“侄媳妇这番言论,可谓惊世骇俗!在我们面前说说,也就罢了,莫要传入他人之耳,以免引火上身。”

“是,侄媳受教。”

赵弘殷叹息:“我若有此儿媳,也可死而无憾了。”

天光大亮。

阔别二十余载的难兄难弟,心里再多不舍,也到了散席的时候。

临别之际,赵弘殷突然跪地:“小弟不孝未能侍奉父母双亲,此乃生平之憾!周军强势,南唐必然不是敌手,还望兄长……善自珍重。”

“二弟也是……”镇国公红了眼眶,伸手去扶。

江铭玥取出一瓷瓶,忧心道:“二叔长年征战身带旧疾,恐寿元不长,当多静养,切忌劳心伤神。此药,每十日服一粒,或可延年益寿。”

赵弘殷哈哈大笑:“你二叔我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寿元长不长的也无所谓。”

镇国公板着脸道:“让你拿着,你就拿着!铭玥精通医术,总归是为你好,二弟莫要大意。”

“好,我收下就是。”赵弘殷这才接过那精巧的瓷瓶。

赵隽躬身行礼:“二叔,保重!”

清晨露重。

赵弘殷挥挥手,潇洒的只身离去,镇国公父子站在甲板上目送良久。彼时,镇国公并不知晓,昨夜的重逢是他们兄弟最后的一面。

这艘小船,踏着黎明的曙光,悄然返回寿州……

对寿州将士而言,乔装成婢女的江铭玥,并未引起太过的关注,反倒是南唐朝廷下发各州的邸报,封赏镇国公府嫡子赵隽为寿安侯,令将士们军心大振。

对赵隽而言,却是又惊又喜。

当晚,良辰铺床叠被后,江铭玥刚要在临时添加的床榻睡下,忽见赵隽走来,腆着脸问:“娘子,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