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秘方几代单传要不得啊!会失传的!(2 / 3)

沈乐还真辩驳不了。他一边连连点头作受教状,一边努力开动脑筋,思考这“白石脂”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矿物,收涩,止泻良方。听起来,怎么跟蒙脱石散似的?

吃坏了肚子,一包蒙脱石散下去,基本上立刻止泻,作用机理是吸附肠道内的细菌和病毒,以及产生的毒素。

而蒙脱石散的成分,实际上就是高岭土,洁白细腻,晶体颗粒微小的高岭土……

感觉和逼急了吃观音土有点像啊!灾民饥民流民,没东西吃,饮食卫生完全不能保证,流民当中痢疾流行是大概率的事儿。

这时候一服高岭土下去,能把这些痢疾,拉肚子啥的干掉一半,可以给灾民续一口气,让他们多撑一天两天的……

想到这里,沈乐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如果绕了一个大圈,最后确定釉料的一部分是高岭土,他何苦到医药领域折腾一圈来哉?

瓷土里面,最出名的就是高岭土啊!

他恭恭敬敬地向老大夫告辞,一头扎去矿区,,在仓库里努力翻腾,翻出一包高岭土来。

至于月石,沈乐左看右看,盲猜是他见过的另外一样东西:

硼砂!

这玩意儿,在瓷器烧制方面用途多广泛,他并不太清楚。但是,他修复李星堂的时候,在鎏金,鎏银,搞焊接方面,可是久仰硼砂的大名:

这玩意儿是万能助焊剂!

它能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层,降低焊料熔点,基本上你焊个金银首饰,到哪里都少不了它!

最重要的是,它的别名,有“大朋砂、蓬砂、鹏砂、月石、盆砂”——看,有“月石”这个名字的嘛!

有方向,就好找东西了。沈乐顺着做金银首饰、做铜锡制品的店铺跑了几家,就收集齐了足够的硼砂。

按照现代学过的调釉方法,把方解石、无色石英石、硼砂全部捣碎,磨碎,尽可能磨成土,与高岭土混合,调成釉料。

对了,釉料配方单上还有最后一项:

秘传釉料一两六钱……

秘传釉料是什么?

是什么你告诉我啊!

不要只写个“秘传釉料”啊!!!

沈乐死死盯着那本边缘破破烂烂、中间书页保存极好的小册子,简直恨不得把它瞪出一个洞来,自动现出“秘传釉料”的配方。

奈何再怎么瞪,再怎么举起来对着太阳光照,放到蜡烛上面去小心地加热,尝试打湿,都没能迫使它显出半点字迹。

再询问老家人,得到的回答是:

“这是秘方啊!陆家的秘方啊!透影白瓷的秘方,一代只传一人,配置釉料的时候,都是老爷亲自动手,把所有人都赶出去,在里面配釉料……”

沈乐:“……”

行了,所谓的“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媳”、“一代只传一人”、“师傅到临死了才口授给徒弟”。

结果都是一模一样,一个不小心,就断代给你看……

“对了,少爷!老爷传给你的东西!最后塞给你那些东西,里面应该会有!”

沈乐飞奔进屋,爬到床底,在床脚下抽出一块砖头,砖洞里摸出一个小包。层层打开,对着里面的灰白色的细腻粉末发呆:

所以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有人能告诉我吗?

我需要化学实验室,需要x光频谱仪,需要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帮我确定这是什么玩意儿……

不然的话,难道要我用眼睛看,用手捻,用舌头尝吗?!

沈乐最终决定,在他能搞定烧制完整瓷器本身之前,暂时不去折腾这个秘传釉料的事儿了。

他专心致志,把缺了大概1%秘传釉料的配方瓷釉涂在瓷坯上,送到窑里去烧。

然后,就开始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当中挣扎,爬起跌倒,跌倒爬起:

“这一炉怎么没烧成!”

“这个……少爷啊,你的匣钵摆放太密了……前紧后松,累死窑工,你前面一排匣钵太密,火过不去,再怎么烧,都烧不出来的!”

沈乐甩汗。他在现代,按照把桩师傅的指点摆匣钵,只知道师傅怎么说,他们就怎么摆,还是几个学生接力,嘻嘻哈哈完成。

师傅也不指点其中的窍门,反正他们这帮学生,学了也没用,学了也记不住。日后就算去烧瓷工作室上班,也有老师傅手把手教……

唉,当时要是好好跟师傅学就好了。沈乐唉声叹气,重振旗鼓:

“等等!这一炉怎么倒了啊!还没烧到时间呢,怎么全倒了,砸碎了!”

“那个……后紧前松,快似雷公……后面放得太密,前面放得太稀,火蹿过去太快,很快就熄火,里面的匣钵就得倒……”

这个沈乐倒是能想明白。前面几路匣钵空隙过大,火焰无法留在窑室内,被烟囱很快排空,火焰流动就会速度过快。

这样的话,十几个小时就熄火了。被烧得半半截截的匣钵,承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