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变天(1 / 2)

皇上骤然临幸,对于淑妃来说还是挺受宠若惊的。她是经历过由受宠到不受宠的,早就对帝王的无情看得很透彻了,所以如今,竟是担忧多过欢喜。

如今她已年过不惑,对于之事早已没什么想法了。深宫之中的女人,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活下去,活的更久一点。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她就更不想死了。不但自己不能死,也不能让孩子有事。

儿子已经告诉她,他的身体一直不好是因为有人害他。她虽然对儿子的身体是人为造成的影响早就有所猜测,但是因为没有证据,而不敢跟任何人提起,但是她也没有想到竟然真有此事,当年她得宠过一段时间,想必是惹人嫉妒了,但是还不知道这是谁的手笔,让她觉得非常不安。

万一人家见她儿子现在受到皇上器重又起了歪心思呢。所以说这深宫之中暗藏的危机甚至比眼前所见的更多千百倍不止。

自从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她更是战战兢兢,寝食难安。但是儿子又执意要去崭露头角,为皇帝去办差,她阻拦不住,便整日待在房间里,求神拜佛,吃斋念经,除了更加仔细地盯着女儿的衣食住行,几乎都不出寝宫一步。

皇帝频繁来她这里。让她惶恐不安,但也只能故作欢喜地伺候皇上。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对皇上早已没有年少时的感情,即使是皇上睡在她身边,她也只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好在她的女儿可以调节她和皇上之间的气氛。因为皇上最近常常来,她就叫女儿住在她这边,等皇上来的时候就可以跟她父皇说说话,免得她跟皇帝相对无言,十分尴尬。

司马嫣很好地完成着这项任务,她是一个开心果和机灵鬼,时常能把皇帝逗得哈哈大笑,皇帝甚至觉得对这个女儿有所亏欠,她以前怎么就没有留意到自己这个二女儿如此活泼可爱,古灵精怪呢,所以赏赐了她不少东西。

换成以往,司马嫣一定会带着这些东西出去炫耀一番,但是此番得了她哥哥和母妃的警告,她也安安分分地待在宫里不乱走。

她知道自从哥哥身体恢复领了差事去办之后,她们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宫内外都有很多双眼睛盯着她们,她一定要谨言慎行,不给哥哥和母亲添麻烦才行。

她还在深深的后悔,因为自己的缘故,导致宝山姐姐不愿意再做她的伴读,也不愿意再给她哥哥治病,她心里一直感到十分愧疚,再也不敢自作主张了。

可是没过几天,皇后就开始对淑妃母女发难了。淑妃因为身体也比较虚弱,在月事来的那几天,司马嫣心疼母亲,见皇上赏赐的众多礼物当中有几盏比较珍贵的血燕,便吩咐宫人煮了给她母亲炖汤喝。

不知怎么的就被皇后娘娘知道了。这几盏血燕是地方进贡过来的,每年的产量就那么一点儿,每年皇帝都是赏赐给皇后的,没想到今年竟然赏给了淑妃,皇后心里气不过,便说淑妃娇奢逸,铺张浪费,如今地方旱的旱涝的涝,朝廷正在筹措赈灾物资,而她却只知享受,便罚她抄写佛经一个月,说是为百姓祈福。

这事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勃然大怒,到皇后宫里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竟然罚了皇后禁足,连处理六宫事务的凤令都暂时收回来了。这事在宫里掀起轩然大波,众人一时都摸不着头脑,虽说皇后对待嫔妃是苛刻了点,但也不至于这么严重吧。她们甚至觉得淑妃是如何狐媚了皇上。

皇后娘家势大,是淑妃万万比不上的,她们猜想淑妃很快就要大祸临头了。但是没想到,不仅皇后不哭不闹,一副甘心受罚的样子,就连她的娘家兄弟,户部尚书刘启恒也没有为她求过情。

众人对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众说纷纭,但是没有一个人猜到点子上的。

那日皇帝去皇后那里,将卫长安呈上来她陷害宫中嫔妃,导致她们流产的罪证摆了出来给她看,说她要是再赶在宫中耀武扬威,翻云覆雨,就废了她的皇后之位。

皇后见了那证据,吓得面如土色,连个屁也不敢放一下就认下了这个责罚,她知道皇帝还是给她留了颜面的。如果她抵死不认可能会激怒皇上,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她必须为自己的儿子考虑。

良妃本来觑着这个机会,还想跟皇帝要掌管六宫的权利。她精心打扮前去给皇帝送汤,却是扫兴而归,回来之后也紧闭宫门,轻易不再外出,众人都惊惶不定,直觉这个宫里就要变天了。

最后皇上竟然要把掌管六宫的权利交给淑妃,淑妃坚决不肯领受。皇帝无法,就叫住在宫中的一位老太妃,暂代管理六宫之权。

经此一事后,淑妃的在宫里的威望愈发强大,众宫人都对她毕恭毕敬,没有人再敢惹她。

过了半个月,豫南道节度使杜宣,也就是杜文君的父亲上书禀告,并州的不少流民逃往豫州境内。有些流民奔波赶路,带了一种热病到豫州境内。当地已有好几个村寨发了瘟疫。他请求皇帝派几位医术高明的大夫过去协助治病。

皇帝非常重视此事,立刻派了几位太医过去,但是太医到达那里之后,却一直拿不出可以治好这种瘟疫的办法来。皇帝心急如焚,下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