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年间的热闹,并没有影响贞观年间。
贞观十六年,独处东宫李承乾敛下眉眼,遮住眼中的疯狂,摩挲着纸上的‘造反攻略’四字,喃喃自语道:“陛下,既然天命在我,我就却之不恭了。”
“哈哈哈,刘据,我倒要看看,你会怎么破局。老头子,等我学艺归来,你我定要好好谈谈,叙一叙‘父子情’。”
说到最后,李承乾的声音格外阴冷,彷佛来自九幽地狱一般,令人不寒而栗。
刘据:大兄弟,你学着点哈。
‘真太子’就是要真刀真枪干上去,大不了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来自先辈的蛊惑)
【太子宫内,众人步履匆匆,一看便知有大事发生。】
【李承乾呆坐在床榻上,一言不发。】
【长乐公主揪住太医,焦急万分道:“太医,快过来给我太子哥哥看看,他只是发热,如今怎么想失魂症?”】
【太医对此,只能表示:公主,你拽着老夫的袖子,我怎么诊脉?】
【看着毫无反应的人,长乐公主宽慰道:太子哥哥,父皇在赶来的路上,你说几句软话,我在一旁帮你,到时候......】
武德年间,李丽质歪着脑袋,萌萌哒的问道:“阿娘,那上面的美人,是我吗?”
长孙皇后摸着她的头,满是哽咽的说道:“长乐是个好孩子,可某些人,却不是好父亲。”
看着哑口无言的李老二,李建成勾唇一笑,信誓旦旦道:“弟妹放心,如今孤才是承乾的阿耶,身为嫡长子的我,绝不会偏宠次子。”
李世民:???
这是我的观音婢,大哥你上赶着安慰,合适吗?
(敢偷家,我就让你一分为二。)
生怕儿子搞事,时刻紧绷的刘彻松了一口气,忍不住吐槽道:“仲卿,太医的心里想法,有这么丰富吗?”
“由小及大,朝堂诸公的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呢?是骂朕,打朕,还是编排朕呢?”
卫青:
陛下,你放过我,别在欺负老实人了,你能不能换个人祸害?
感受着大领导的视线,朝臣们僵着一张脸,口不应心道:“陛下,臣等对您非常敬仰,绝不敢......”
“说的不如做的,给朕凑出打匈奴的军费,朕就勉强相信你们,不然......哼,你们懂得。”
朝臣们:
我们可以不懂吗?你个刘扒皮,老猪登......(脏话、脏话、疯狂的脏话)
{哈哈哈,老李家没有兄友弟恭,但还是有亲情的,我们小长乐,可是护兄狂魔。
{哎呀,你们的关注点错了,太子病重,居然要靠外嫁的妹妹请太医,这太子做的,未免也太憋屈了,提问,此时的李二在干嘛呢?
{回复楼上,他在赏赐魏王李泰,与之畅谈古今,把酒言欢。
{这惨烈的对比哦,我都不忍直视,心疼承乾,抱抱承乾,想把永乐大帝偷回家,怎么办?(坏笑脸)
废太子前夕,李世民眉头紧蹙,扒拉着回忆,不解道:“长乐,有这事吗?朕没干过这事,这是抹黑,是赤裸裸的抹黑。”
对此,长乐公主摇了摇头,轻声道:“父皇,您为千古一帝,太子哥哥为永乐大帝,一门两大帝,列祖列宗会以您为傲的。”
“您的偏心,也该收收了,多余的偏爱,那是会害人害己的。”
听到这番话,李泰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咬牙道:“长乐,你难道不偏心吗?都是兄长,你为什么偏袒太子?”
“我没有‘杀子传帝’,宛如秦二世的兄长,欺君和狠毒,魏王你选哪个呢?”
“你,你......”
我糊弄阿耶的,但却不能承认,否则就是欺君之罪,靠,长乐居然两头堵自己,偏心,太偏心。
朝臣们:???嘴皮子如此凌厉,这是温柔贤淑的长乐公主?(面具人)
秦二世胡亥:同道中人,欢迎你的加入。(鼓掌鼓掌)
永乐年间,朱高煦拖长音调,做作道:“永乐大帝~~,你的称呼被抢了呢。”
“滚,老子没功夫搭理你。”
听到这话,朱高煦也不恼,直接往旁边一跳,腾出位置,挑衅道:“我不会,你先滚一圈,给我打个样,洪武年间,你可是经常滚来滚去的熟练工。”
???
不是,汉王爷,你这是吞了‘胆大包天’吗?敢这么和皇上说话,不要命了吗?
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朱棣抄起一旁的永乐剑,就朝下首冲了过去,骂道:“敢右脚先进殿,御前失意=仪,你该当何罪?”
朱高燧:
老头子这借口,没走一点心,呵呵了都。(看透不说透的笑容)
【一秒生龙活虎的李承乾对此,慢悠悠道:“青雀编撰的《括地志》,可真是旷古奇书啊,太子病重都比不过,呵,父皇可真是‘英明神武’、‘爱子心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