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重回前线(2 / 4)

了口气。

第47军的问题确实复杂。

太原陷落,晋绥军败走晋南,就意味着山西在正面战场上的抗战已经进入了尾声,各军级部队要么编入了卫立煌麾下,要么被调到了第五战区,参与徐州会战。

例如邓锡侯的第二十二集团军。

李家钰的第47军也隶属于这支部队。

但第二十二集团军转至徐州时,长治正在抗击日军的首次进攻,双方已经打成了狗脑子,这个时候撤兵显然不现实。

情况再急,也得等打完了仗再说。

于是第47军就暂时留在了长治。

命运多舛。

长治抗战结束后,第47军损失较大,无力转向徐州,只能暂时留在长治,恰逢此时四川政局出现变故,军阀刘湘突然离世,邓锡侯回到四川主持政务。

集团军司令暂时由孙震担任。

当时正处于保卫滕县的关键时期。

等战斗结束之后,第47军已经休整的差不多了,由于自己暗中招揽了王铭章,纸包不住火,此事被常凯申知晓后,直接拨动了他的敏感神经。

共同作战几天的王铭章都能被招揽。

那驻留长治这么久的第47军呢?

前不久的控诉李家钰通匪一事,就是在暗中试探自己的态度。

结果也显而易见。

这对李家钰来说就是个必死局,他在常凯申眼中已经成了弃子。

反正就是一个川军将领,又不是黄埔嫡系,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也不少。

自己不出手相救,那通“匪”的罪名就坐实了,在国共合作的大背景下,李家钰倒不会受到特别严重的惩罚,甚至不会有书面意义上的罪名。

但被穿小鞋,明升暗降是逃不了了。

这对一个爱国的抗日将领来讲,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若是出手救了。

在常凯申的心里又会被划归到“新晋系”的党羽。

军长的位置能保住。

但军费就不用想了。

一支部队领不到军费,又缺乏充足的预备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反正横竖都是一个“死”,这种程度的倾轧,选择权已经不在李家钰自己的手上了。

王奉索性就出手帮了一下,暂时保住了第47军,并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费保障。

赵方远:“长官,要不咱们收编了.”

王奉挥了挥手,中断了这个话题:“继续说一下战况吧!”

第47军的士兵素质确实不赖,在这种艰难的情况还能继续战斗下去,若是补足了军械,再经过正规化的训练,战斗力必然会迅速攀升。

收编在军政部留档的正规军并不难,名义上自己确实有这个权力。

但这两万多人收编之后应当如何安置,是新增两个纵队还是打算划归预备队,都需要反复斟酌。

王奉看向郝凌飞:“目前的战况,你有什么看法?”

郝凌飞:“长官,依在下之见,第十四师团战败,第一军兵力本就捉襟见肘,与此同时晋南晋绥军,中央军蠢蠢欲动,内部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和日军占领区犬牙交错,形势极其复杂,香月必定不会在长治拖得太久,这场仗无论咱们怎么打,最终都会是胜利了。”

“关键在于,如何将战果扩大化!”

王奉点点头。

郝凌飞继续说:“日军既然采取田忌赛马的战术,以优势兵力应战我方弱势部队,那我们不如将计就计,派遣一部分兵力替第47军稳住战线,即将主力部队迂回到日军后侧,切断他们的退路!”

赵方远想了想:“这样的风险会不会太大了?”

“万一第47军顶不住压力,在日军之前溃退了呢?”

郝凌飞:“长官,在第47军战线背后,有一条半永久性的国防工事,即便友军不敌,向后撤退至此,也可安稳守住一段时间。”

“只不过这道防线倘若被攻克了,接下来的战斗恐怕会异常艰难,日军架起的火炮可以直接打到城区内,那里有很多物资储备站,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不管是第一次长治保卫战还是如今,我们通常都会把战线前出几公里。”

王奉切换到俯瞰视角。

郝凌飞口中的那道国防工事距离此处不远,略微调动时间,就观察到整道工事的每一处细节。

【太岳防线】

【建设完成度:48%】

【效果:补给上限+10,防御值+30,部队损失率-20%】

王奉挑了挑眉毛。

新功能?

还挺贴心的。

王奉回过神:“这条防线构筑的不错,碉堡,指挥,后勤之间的连接很好,是谁设计的?”

郝凌飞笑了笑:“长官,这道国防工事的修建方案,是军校里几个教官参谋共同商定的,学生也参与到了其中,不过贡献很小,就提了几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