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八百个心眼子(2 / 3)

战物资,详细数据要等到中午才能统计出来。”

王奉:“这个先不急,好不容易回家了,先按批次给兄弟们放个探亲假!”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

下午。

野外靶场内。

王奉将会面地址定在了这里。

吉普车还没停稳,陈旅长就看到了王奉等一众军官,以及一门崭新的,从来没有见过样式的重炮。

“嘎吱~”

刹车声响起,陈旅长跳下了车,王奉立马迎了上来,笑着伸出手。

陈旅长敬了个礼:“王长官,好久不见!”

一旁的李参谋也跟着敬礼:“久仰久仰!”

王奉:“这些日子不见,听说你们386旅在山西,可给小鬼子霍霍的不轻啊!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专打386旅!”

陈旅长哈哈大笑:“那也比不上王长官你啊,阻拦黄河掘堤一事我都听说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在开大会的时候,我们师长还专门说了,在抗日救国上,要多向你们守备军学习,敢打敢干,实乃功臣啊!”

李参谋插话:“而且还不是一次两次,只要是召开全师作战会议,肯定得提两嘴。”

王奉并未多说什么,这两人一唱一和,倒是给赵方远等人弄的喜笑颜开。

甭管真假,谁都不乐意听点奉承话。

王奉侧过身,指了指一旁摆放的重炮:“两位远道而来,舟车劳顿,在谈正事之前,不如先看看我们最新研制的火炮!”

陈旅长打量了眼王奉身后的那门火炮,心中有些震撼:

“王长官,这口径至少有150毫米了吧?”

王奉:“晋造1938型155毫米加榴炮,陈旅长,你看怎么样?”

这是第一火炮厂的最新眼研制成果,已经是量产型号了,仿制法国施耐德m1928式155毫米榴弹炮,和日本的96式150毫米榴弹炮差不多,几乎可以说是师出同门,比德国的榴弹炮更轻,当然射程也近。

即便在设计时着重提高了射程,也仅用13.4公里。

但也远超日制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12公里的射程。

同时采用了分装式炮弹,顾名思义,就是将火药分装在四个药包里,制造成本更低,同时因为装药包增大,在实战中的威力远超日制九六式榴弹炮。

机动性也还算可以。

由于增大口径,战斗全重到达了八吨,是九六式榴弹炮的两倍。

为了抵消这一部分负面影响,设计人员下了不少功夫,在运输时可以拆分成炮架和炮管两组,由骡马牵引,即便在路况较差的情况下,也能做到每小时八公里的时速。

陈旅长伸手抚摸着炮架,眼神中爱惜之色都快要溢出来了:“这炮真不错,真不错!”

“有此利器,何愁日寇不灭啊!”

王奉看向赵方远:“试射两发,给陈旅长听听响!”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王奉回过头:“陈旅长,李参谋,还请二位移步到后方观看。”

陈旅长点点头:“我老早就听说你们守备军能自产武器,李云龙还经常和我抱怨,缴获来的三八式步枪,没有你们的二四式步枪好用,哈哈哈!”

李参谋:“可不是嘛,现在这李云龙的嘴,算是被你们给养叼了,王长官,这你可得负责啊!”

王奉反应过来。

好家伙,原来是话里有话啊!

“好说好说,只要合作的事谈好了,这一切都好说!”

陈旅长笑了笑,站到坡上向远处眺望:

“王长官,这大口径重炮,其实我们八路军也有两门。”

王奉挑了挑眉毛:“哦?”

八路军还有重炮?

什么情况?

陈旅长:“当初太原会战结束后,晋绥军士气一落千丈,部队都跑到了晋南,有的甚至直接跑到了吕梁山区里,原本的攻坚利器,此刻却成了累赘,干脆直接将十余门重炮推进了滹沱河里。”

“我部听闻此事后,立刻派部队前去打捞,最后竟捞出了十门火炮!”

王奉点点头,当初好像确实有这么回事。

溃兵四散奔逃,滹沱河里有大炮的事自然也就不胫而走。

但由于那会儿抢夺了太原兵工厂的生产设备,急着回长治,加之与滹沱河距离甚远,就并未过多在意此事。

没想到那些大炮,最后竟被八路军捞走了。

“那可就要恭喜贵部了!”

陈旅长却叹了口气:“唉,打捞上来的十门火炮里,有两门太原兵工厂生产的150毫米重炮,只可惜受损严重,又因配件不足而无法使用。”

王奉故作疑问:“用不了?”

按理来说,这些都属于军事机密,今天在这个场合,对方开口提及此事,不禁让人有些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