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遇袭(2 / 3)

,日军的突围是临时决定的,别的不说,单是那十几门大口径重炮,短时间内就别想转移!”

赵方远兴奋地说:“重炮?”

“长官,要不要派人去把他们抢过来?”

十几门大口径重炮,最小的都是105毫米的,如果能抢过来装备部队,炮纵的实力肯定能大幅提升。

王奉皱着眉头说:“抢过来?”

“鬼子要是撤退的话,肯定会提前把它们炸毁!”

现在的日军学聪明了,不像战争刚开始的时候那么傻,炮兵阵地、后勤辎重等关键区域都部署了重兵把守。

和以前相比,兵力至少增加了两到三倍。

比如大口径火炮,大多分散布置,很少会出现十几门火炮集中在一起的情况。

而且一旦发现战况不妙,炮兵会优先选择炸毁火炮。

想要缴获这些火炮,简直难如登天。

“轰——!”

两人正在说话,一声闷响传来。

木桌上的茶杯里泛起了层层涟漪。

天花板剧烈地晃动着,细小的沙石和碎石簌簌地掉落下来。

赵方远立刻上前护住王奉。

“是日军的炮击!”

“快来人!”

“保护长官!”

王奉咳嗽了几声,不顾身边卫兵的呼喊,切换到俯瞰界面。

根据兵牌的指示,他很快就找到了开火的日军重炮兵阵地。

在视野里,日军升起了一个巨大的观测气球。

地面上还有一门九一式榴弹炮。

“他娘的,鬼子是怎么发现这里的?”王奉皱紧眉头,心里百思不得其解。

这太反常了!

那处日军重炮兵阵地距离自己所在的指挥所,直线距离至少有五公里。

在俯瞰视角里,附近并没有代表敌人的“红点”。

按理说,指挥所的坐标不应该暴露。

赵方远在一旁焦急地说:“长官,这里已经不安全了,您快撤吧!”

王奉点了点头,说:“立刻转移指挥所。”

他向门口走了两步,又转过身说:“把电话带上!”

赵方远愣了一下,然后一把抓起桌上的电话。

卫兵捡起铺在地上的电话线,一行人匆匆向外走去。

在俯瞰视角里,鬼子炮兵正在准备第二轮射击。

拉近镜头仔细看,鬼子炮兵个个神情激动,装填动作比平时麻利了不少。

卫兵牵来一匹白马,说:“长官,快上马!”

周边的道路泥泞不堪,虽然乘坐吉普车比较舒服,但速度远远比不上骑马。

王奉勒紧马缰,低头对赵方远说:“这事太奇怪了,你让内务部去查一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赵方远点了点头,说:“是!”

“轰——!”

两人说话的时候,日军的炮击还在继续,这一发炮弹打偏了,落在了指挥所以东200米的地方。

强烈的冲击波扑面而来,王奉清醒了不少。

为了保证安全,通讯部队、参谋部和野战医院距离指挥所至少有三百米。

这样布置虽然安全,但也有很大的弊端。

用电报传递消息本来就有一定的延迟,参谋官又需要来回奔波,这就更增加了延迟,导致指挥官对战场变化的把控有很大的滞后。

反观日军和其他国军部队,都是把通讯和指挥合在一起。

指挥所里经常能听到电报机“滴滴答答”的声音。

但王奉并不在意这些。

只要他愿意,他对战场形势的把控可以做到零延迟。

赵方远和卫兵骑上马,工兵拿着电话线,一行人策马疾驰,立刻向炮兵阵地转移。

他们刚向前走了一两百米,第三枚榴弹就飞了过来。

经过前两次的试射,这次炮弹精准地落在了指挥所的墙壁上。王奉坐在马背上,回头望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原本的民房被烟雾笼罩。

——————

炮纵的一处高地上,郑振中拿着望远镜俯瞰着下方的战场。

传令兵匆匆跑来,报告说:“长官!”

“司令和赵参谋长来了!”

郑振中扭过头,疑惑地问:“司令?”

“你确定没看错吗?”

传令兵摇了摇头。

郑振中立刻放下望远镜,问:“他们在哪里?”

传令兵急忙回答:“他们到达阵地后,直接去了一营!”

郑振中说:“快带我去!”

————————

第一重炮营里,王奉一到就接管了指挥权,生气地说:“东北方向……仰角……”

打了这么久的仗,一直都是他炸鬼子,还从来没有被鬼子炸过。

营长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像个受训的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