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砀山空战(一)(2 / 3)

位展开战斗。

一夜下来,至少吸引了日军三个大队的火力,极大影响了后勤补给效率。

虽然都是些二线后勤,预备部队。

但也足以令其疲于奔命。

王奉抬头看了眼外面:“白天不利于战斗,命令各班组原地休整,等候命令!”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王奉:“那个班有没有人活着吗?”

赵方远略微迟疑:“长官您说的是哪个?”

王奉:“就是伏击日军毒气弹运输队时,在外围阻击的那个班。”

赵方远恍然大悟:“好像有!”

“鬼子中队走后,有两个班过来支援,虽然没赶上战斗,但他们对村庄进行了搜查,在村庄边缘的一处废墟里发现了动静。”

“应该是班长幸存下来了,据说伤的挺重,能不能活就不知道了。”

王奉:“唉”

赵方远:“长官,徐州方面传来消息,中央空军三大队已从机场起飞!”

“电文中提及,此次出动空军部队换装了新式飞机。”

王奉有些惊讶:“新式飞机?”

“什么型号?伊-16?”

除了苏联援助的伊-16外,他想不出还能有什么。

反正不可能是国内生产的。

买办政府就不可能将心思放在工业上。

赵方远摇摇头:“电文很简短,并未提及具体型号。”

“这几日上空的鬼子战机甚是嚣张,要是一会儿能打下来几架就好了!”

王奉笑了笑:“苏联援助的战机,在性能上不输日军,具体战绩如何,就要看空军兄弟的本事了。”

若论起战斗素养,国军飞行员普遍弱于日军。

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衡量飞行员能力的最重要指标,就是飞行时长。

然而国军严重缺乏高端武器,在苏联启动援华项目前,空军的普遍情况是“一机多用”。

日常训练也是轮换着来。

但在这种情况下,国军的王牌飞行员却丝毫不输日本。

尤其是在苏联援华飞行队抵达后,中国空军实力快速增长。

赵方远皱眉,心中有些不解:“长官.这苏联,为啥要帮咱们啊?”

王奉顿了顿,缓缓说:“首先你要切记,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可谈。”

“虽然现在咱们与苏联看似你情我浓,委座奉人边说——“苏联对中国的抗日援助是无私的”,但数年前,咱们的委座可谓恨透了苏联人。”

赵方远越听越懵,挠了挠头:“为什么?”

王奉含糊其辞:“大概和布尔什维克有关。”

赵方远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通,四下张望确定隔墙无耳后,才点了点头:

“明白!”

王奉继续说:“至于现在.据我个人猜测,可能和东西世界形势有关。”

“现在的欧洲风云诡谲,空气中已经充满了火药味。”

“两年前,普鲁士与日本签订了一项协议,具体名字我忘了,大致内容就是普鲁士要充当西方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堡垒。”

“尤其是近几年,普鲁士的军费开支远超英法美三国,极度扩张的军力和富有侵略性的外交政策,让苏联置身于险境。”

“这种情况下,斯大林采必定力争东部无战事。所以才选择帮助咱们,将日本拖入战争泥潭之中。”

王奉说的很详细,赵方远紧皱的眉头逐渐舒展。

“所以说,苏联并不是出于好意帮咱们的?”

王奉应了一声。

赵方远又问道:“那美国呢,我听说宋夫人和美国关系颇近。”

“美国?”王奉冷哼一声,语气不善,“宋夫人和美国佬走的确实近,据我所知,她不止一次劝说过委员长,向美国寻求军事援助。”

“为此还说些什么.罗斯福祖上是靠和中国人做生意起家的,罗斯福是如何在充满中国家具的环境下长大的”

“一堆胡话!咱们的委员长却信以为真,对美国投入了不少感情资本,只可惜多次求援,多次被据。”

“理由也很冠冕堂皇,今天国会未通过援助法案,明天国民反战呼声太盛,反正一箩筐的借口用不完。”

“结果转头就向日本出口废铁碎钢和飞机零部件,占据了日本所需的绝大多数,此外还有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

赵方远咋舌。

他是野路子出身,没上过几年学,更没上过正轨军校。

跟在王奉身边这么久,好不容易把战役指挥能力给培养起来了。

但对国际上的事知之甚少,了解途径也仅限于一些报纸,以及和其他部队的参谋官们闲聊。

王奉:“关于国际上的事,你没事多研究一下,尤其是美苏普三国,咱以后免不了和他们打交道。”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