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三大队(2 / 3)

里嘟囔着。

耳畔的枪声逐渐密集,子弹打在墙角,崩飞的土块溅在他脸上。

内务兵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

谢尔盖曾在动员大会上说过——“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来到中国后,自己的这位苏联长官也入乡随俗,说话方式和大家伙越来越像。

换作以往,估计要说——“士兵们,你们是祖国的最后一道防线,胜利属于勇敢的人民!”这一类的话语。

内务兵咧嘴一笑,意识犹如走马灯一般,划过无数张人脸。

听着脚步声,他心中掐算着距离。

约莫时机合适,猛地扯断怀中手榴弹的引线。

从墙角飞扑出去,搂住鬼子兵的大腿。

轰——

爆炸的火光吞噬了四名鬼子兵,烟尘散去,现场只剩一滩模糊的血肉。

————————

指挥所内。

王奉闭上眼睛,忍不住叹息。

若非迫不得已,他根本不会下达这么愚蠢的命令。

让八名士兵,去冒险阻击一支日军中队。

这和让他们去送死没什么区别。

将视角拉到东北方向,伏击运输队的战斗基本进入尾声,仅有三两名鬼子兵仍在负隅顽抗。

从形势上看,不出十分钟就可以结束战斗。

这批物资他盯了好久,如果没猜错的话,骡马车上装载的应该是大一批毒气弹。

日军这么疯狂的原因,王奉能大致猜出一二。

无非就是在接连失败的冲击下,国内反战运动持续不断,为了尽快取得可观的战果,本土陆军参谋部下达命令,允许徐州境内军队可以大批量的使用毒气。

前世他一直有个疑问。

为什么日本不选择稳扎稳打,像侵占东北一样,采取蚕食战略。

若真如此,我们岂有抵抗之力?

可只有置身处地后,才明白了其中的门路。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历史问题。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政策有一个显著特点。

每当遇到经济危机,国内矛盾加剧时,就会加强军备,发动战争,对外攫取资源和转嫁矛盾

甲午之前,日本政府负担了将近一个亿的巨额债务。

可战争胜利后收到了大量赔款,国内经济骤然复苏,此外还获得了半岛等地区的广阔市场,政府大胆放贷,拼了命的刺激国内制造业发展。

吃到了甜头后。

日本将矛头指向了俄罗斯,准备勒紧裤腰带,透支国内经济,再梭哈一把,发动了日俄战争。

最后的结果不出所料,也是以胜利告终。

但这场战役却收效甚微。

投入了十几个亿的军费,得到的回报却寥寥无几。

国内经济彻底崩盘,社会混乱。

日本人发挥了“下克上”的传统精神,逼得当届内阁垮台。

社会更加动荡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缓口气。

再之后,就是扶持伪满洲国,攫取东北资源。

这一回,可是让日本吃足了甜头,全国上下再次勒紧裤腰带,打算梭哈一把大的。

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矛盾加剧等戏码又一次上演。

结果却事与愿违。

华北,西北和东北不同。

农业国基础设施落后,攫取效率很低,中央政府又宁死不降,扶持不起来与伪满洲国相当的代理人。

前期投入和后期回报相差太多。

军国主义就是如此,停止侵略就等同于失败。

为了不重蹈覆辙,让日俄战争后的场景再次重演,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

再或者开辟第二条战线

赵方远走近:“报告长官,第五战区方面来电!”

“好像是李长官亲电!”

王奉回过神:“大致内容是什么,说来听听。”

赵方远扫了一眼电报:“长官,咱们有空军支援了。”

听到这话,王奉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什么?”

“你再说一遍!”

赵方远:“明日第五战区空军三大队将飞至砀山战场!”

王奉想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所谓的空军三大队,他略有了解。

原本的中央空军三大队,在淞沪会战时就拼光了。

现在的空军三大队是由桂系空中卫队改编而来,飞行员多是广西人。

目前的国内空军,苏联援华航空队一心扑在武汉空战上。

也只有受桂系掌控的空军三大队,才会听从李宗仁的指挥,赶来砀山战场支援。

赵方远神色欣喜:“长官,我还真没想到,咱们这么快就能得到空中支援了!”

王奉却摇摇头:“别高兴的太早,我估计这是李长官派来给咱撑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