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重整之军,精锐之师(3 / 3)

九二式105毫米榴弹炮21门,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两门!”

王奉点了点头。

原本华北战斗群时期,部队清一色的三八式,其中掺杂少量的二四式步枪。

但奈何部队扩张速度太快,收编了第51,59后,不可避免的夹杂其他枪械。

临沂战役结束后,部队规模更是从70k,一路扩张到了180k。

足足翻了两倍有余!

工业产能跟不上,只能退而求其次,有枪就先对付用着,总比大刀长毛红缨枪好!

麾下这八个纵队,实力高低排的也很明白。

一纵,二纵,三纵,四纵,都是由战斗群兵团改编而来,士兵素质最高,武器装备最好,是野战攻坚主力。

五纵,六纵由原第59改编而来,作战能力,武器装备尚可,必要时也可替换主力部队,执行攻坚任务。

原第51,122改编为七纵,八纵。

作战定位也很明了,非主力填线部队。

倒不是他故意冷落,疏远这两支纵队,奈何实在没办法。

任何一支军队,哪怕是常凯申最引以为豪的德械调整师,下辖的几个团中也有三六九等之分。

总会有最强和最弱的区别。

虽然七纵,八纵在守备军中不起眼,但若随便拎出去一个,恐怕实际作战能力,要和汤恩伯的精锐师旗鼓相当。

王奉:“弹药储备呢?”

赵方远:“当前我部储备各类子弹多达两千五百万发,手榴弹五十万枚,75毫米高爆弹4000发,105毫米榴弹214发,150毫米榴弹24发。”

“随军粮草携带量超三百五十吨,足以供应一月所需!”

王奉连连点头:“不错不错!”

肥的很啊!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弹药储备量有些少。

但眼下位于开封,相比徐州,距离长治更近,只要能守好陇海线,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补给从后方运来。

根本不用过多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