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临沂!临沂!(2 / 3)

九个半军,十余万人,就不信还整不明白一个仙台师团。

华中派遣军进攻受挫,南线防守压力骤减,但还有两个集团军防守于此。

要是还不行,就再拉两个军到北线!

李宗仁想了想,点点头:“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

倘若日军继续秉持骄兵之心,还能对其进行心理战,但现在鬼子必定谨慎到了极致。

诱敌深入不再有效,只能选择硬碰硬了。

“我现在派你部星夜赶往临沂,在防守城池的同时,伺机出动,寻找敌军破绽,以待后续援兵抵至!”

王奉昂首挺胸,敬了个礼:“是!”

敲定好作战事宜后,李宗仁迅速离开卫戍军营。

他还有一件事等着去处理。

2月26日。

拂晓。

新一军团动身之际。

第五战区长官部四周戒备森严,密不透风。

常凯申坐在椅子上,李宗仁在一旁站定。

在得知徐州危急后,他在武汉行营辗转反侧,每每合眼,便是日军已经占领了重庆。

之后实在受不了,决定亲自赶到徐州督战。

常凯申望向窗外,晨光乍现,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之景。

“德邻,你看徐州还可以守吗?”

听着熟悉的奉化口音,李宗仁皮笑肉不笑:“请委员放心,徐州短期内没问题,如果能再得到些补充,那就更好了!”

常凯申并未多言,但从神情上,依旧能看出是将信将疑。

“徐州城,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战事关国家兴亡,我已经从各地调集部队,向你第五战区增援!”

“扩大淮北的战果!”

提到淮北战役,常凯申表情有些僵硬。

古往今来,在人事安排上,都讲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但现在常凯申的内心十分矛盾。

王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刚毅俊朗的外表,确实深得他心。

但太原兵工厂一事,确实拨到了他的敏感神经。

“德邻,你觉得.在党国内部,真的存在新晋系吗?”

淮北大捷之后,这个称呼在内部闹得沸沸扬扬,不知道是谁传起来的吗,人人都说山西有两个军阀头子。

李宗仁面无表情,内心却已经翻江倒海。

这该怎么回答?

没有?

但王奉对手中军队的掌控力度,确实有些过于牢固了。

下面还有自主经营的兵工厂,看上去和阎老西几乎没什么区别。

说有?

恐怕对战局不利啊!

见李宗仁不出声,常凯申挥挥手:“我会在徐州待几天,以后每天的前线军报,都送一份到我这来!”

说罢,便站起身离开司令官办公室。

徐州近郊。

王奉率领军队,在原野之上穿行。

吉普车内,赵方远送上来一份军报,上面写着已经探明的战场基本信息。

第二师团来势汹汹,除了师团级的主战兵力外,支援部队也是全部拉满。

光是一个重炮旅团,就能让人感受到滔天压力。

这可不是师团下属的野战炮联队能够比拟的。

除了常规的105毫米榴弹炮以外,还配属了大量的150毫米榴弹炮。

150毫米

一枚普通的105毫米榴弹,重量在20公斤上下,而150毫米榴弹,重量能达到惊人的50公斤。

装药量至少多了1.5倍。

妥妥的战略级压制火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骑兵旅团。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天克步兵,即便到了热武器时代初期,骑兵对步兵也保持着一定的压制力。

虽说重机枪的发明,标志着骑兵时代的落幕。

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重机枪。

就按照现在国军的实际火力配置,骑兵旅团的威慑力,比一支战车联队还要强。

空军更是强横到没边了。

第三军团能在这种情况下,坚守临沂多日,着实是有些不易了。

赵方远:“长官,这第二师团,原本的任务是驻防东北,防御苏联进攻,现在被调到了华北,单一师团的作战力,就远超之前所遇到的.”

王奉将军报折好,冷哼一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别管对手有多强,火力悬殊又能怎么样?这叫瘦狗敢屙硬屎!”

“不就是一个甲种师团,难不成一个师团,就能包打天下了不成?”

“把我这句话传达给各级军官,让他们都好好听着点!”

赵方远点点头:“是!”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战在即,在所难免的出现人心浮躁。

尤其是那两个主力军,补充的新兵,大多都是第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