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继续推进(2 / 3)

都会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再苦再难,也要咬着牙撑下去!

参谋长脚跟合拢,敬了个礼:“是!”

第138师作为预备部队,接到命令后迅速调动,两个旅呈钳型,从外围向日军后方穿插。

第31军战况激烈。

远在利辛的王奉,也收到了来自刘士毅的战报。

乍眼一看,王奉不禁有些意外。

看来大家都学聪明了,知道利用地形,和日军进行战术上的博弈。

不管战术成不成熟,这种主观能动性,倒是难得可贵。

抗战初期,基本上各部队所执行的战术,都是一股脑的防御。

构筑阵地,防御.后撤,构筑阵地,再防御。

呆板的很!

就连一战时期的欧洲战场上,各国都在绞尽脑汁,寻找试图能打破埑壕战僵局的办法。

步兵穿插作战的巅峰,就诞生在那个时期。

赵方远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长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算第31军不能吃掉第十三师团,也能吸引第十八师团回援。”

王奉点了点头。

但光是这点,还不够。

这场战役的日军主力,是整装待发的第十八师团。

虽然在作战序列上,不是老牌甲种师团。

但也相差无几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甲种师团还要强大。

例如坦克部队。

谢尔盖的调查结果出来了。

接到命令的侦察兵,重新回到淮河北岸,经过一番搜查后,终于在一处边缘僻静的小路上,发现了大量履带行进时,所留下的痕迹。

确定好方向后,剩下的事就好办了,侦察兵一路顺藤摸瓜,行进了十几公里后,在一处干涸的河道旁,发现了日军坦克联队。

确切来讲,不能用联队来形容。

应该叫加强坦克联队。

据侦察兵汇报,第十八师团,至少部署了六十辆不同型号的坦克车辆。

就算是远在东京的近卫师团,也没有如此庞大的规模。

一看就是临时补充进来的。

理论上讲,如果将这六十余辆坦克集中在一起,在配合相应的步兵部队和强有力的空中支援,只要使用得当,横扫整个中国战场,也不成问题。

一时间,王奉愁容不展。

情况俨然已经超过了,纯步兵部队能应对的范畴。

“调查到日军的补给线了吗?”

赵方远摇摇头:“侦察兵还在搜索。”

王奉叹了口气。

倘若能彻底切断日军补给线,就算有一百辆坦克,没有相应的燃油供给,也是只会趴窝的铁疙瘩。

空投能运来枪支弹药,粮食给养。

还没听说过,有空投燃油的先例。

赵方远:“长官,天亮之后,我们还要继续按兵不动吗?”

下边的弟兄们都要憋坏了。

士兵们在友军面前,一向以精锐部队自居。

现在可倒好。

其他部队在前线打生打死,所谓的“精锐部队”却躲在后方,脸上实在有些挂不住。

王奉眉头紧蹙,抬了抬手:“先等等!”

“等到第十八师团与第31军遭遇,我们再做行动!”

从澥河南岸到涡河,北淝河一带的直线距离,充其量不过三四十公里。

如果第十八师团愿意支援的话,最快明天上午,先头部队就能抵达战场。

这可不是与支援,补给严重脱节的部队。

等到时候,澥河一带兵力空虚,直接以一个兵团横插进去。

将日军分成三段,彻底打乱其阵脚。

战术穿插的精髓就在于一个字,乱!

敌人阵型越混乱,越有利于战术穿插和扩大战果。

如此一来,大计可成矣!

赵方远应了一声:“是!”

王奉补充道:“电告第31军,闹得声势越大越好,但不要过度折损有生力量,接下来的战斗还很多。”

赵方远:“明白!”

2月8日拂晓。

晨曦洒满大地,天边泛起微弱的亮光,阵地内袅袅炊烟升起。

炊事班要赶在日军空中侦察机抵达之前,把早饭给弄出来。

战时很难保证一日三餐,在急行军,或者前线焦灼时,根本没有固定的开饭时间。

士兵都是随手拿着张饼,或者是馒头,窝在战壕里,或者边走边吃。

指挥所内。

王奉一夜未合眼,时刻注视着战场局势。

赵方远大步走来,手中握着一份战报:“长官,第31军来电,大捷!”

“一夜的时间,歼敌两千有余,重创日军第十三师团!”

“两军目前沿涡河对峙!”

电报中只说了毙敌数字,但从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