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边关已成(2 / 3)

你或许能在一时之间,用这杯盏,在某个角落舀出一方小小的、暂时干涸的水洼,让蜷缩其间的三两生灵得以片刻喘息,免于溺毙。

他们的眼神或许会因这短暂的救赎而燃起微弱的希冀之光。然而,头顶是倾覆之势不可逆转的巨轮,脚下是吞噬一切的无底深渊。

所行善事,耗尽毕生心力,倾尽所有,不过是在这注定沉沦的巨兽腹中,延缓了某块朽木上几滴水珠坠落的时间。

你救得一人是一人,却救不了那随船倾覆的万千生灵;你抚平一处伤口,转眼便有十处百处新的裂痕在绝望中崩开。

这庞大而腐朽的船体,正拖着其上的一切,无可挽回地滑向冰冷的死亡之海,你杯中的那点微末之水,在滔天巨浪面前,渺小得如同尘埃,转瞬便被更深的绝望与黑暗所吞没,连一丝涟漪都难以留下。

消耗自身,奉献所有,最终不过是目睹那些被暂时托起的命运,在下一个更汹涌的浪头打来时,更快地沉入深渊。

这就是高见所看见的‘正道’。

你看看,凉州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正道们现在在做什么呢?他们在担忧神朝的规则,在思考怎么对抗幽明地,在想办法,在……‘等待’。

他们在束手旁观,因为他们不敢越雷池半步,世道桎梏着他们,他们甚至都没有去想这件事……

在高见的眼中,这些“好人“固执地握着他们的杯盏,在黑暗的船舱里来回奔走,舀水、泼水,日复一日。

他们深信,只要自己舀得足够快、足够多,这艘船便不会沉没。他们彼此勉励,互相称赞,将那些舀水最卖力的人奉为“善人“、“义士“,仿佛他们的杯盏里盛着的不是海水,而是救世的良方。

但是,他们从不抬头看看那早已断裂的龙骨,也不曾听见船底传来的、木板崩裂的闷响。他们只是低着头,专注地舀着眼前的水,甚至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坚信,只要人人都能像他们一样,持杯舀水,这艘船终会得救。

然而,他们的杯盏太小了,小到连自己脚下的积水都舀不干;他们的力气太微薄了,薄到连一刻的喘息都无法真正给予那些濒死的落难者。他们救起一个孩童,便有无数的孩童在下一瞬被巨浪吞噬;他们扶起一个老人,便有更多的老人在他们转身时无声地滑入深渊。他们的善行,不过是让死亡稍稍换了个顺序,却丝毫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

更可笑的是,他们竟还为此沾沾自喜,甚至将自己的杯盏视作无上功德,将自己的疲惫视作高尚的证明。他们从不思考,为何这艘船会沉没?为何海水会倒灌?他们只是麻木地重复着舀水的动作,仿佛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世道就会因他们而改变。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人看清楚这一点,这些人里,肯定有聪明人,肯定有看清楚这一切的人,但高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成规模的反抗。

和这些比起来,杨凌都显得眉清目秀了,虽然杨凌想的事情很多,但其实,他胆子很大,大的离谱。

而眼前的覃隆,胆子和杨凌一样大。

高见走上前去,相隔三十丈的时候,对覃隆开口说道:“第二次见面了,覃先生,这一次见面,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没想到你居然是一位大宗师。”

覃隆没说话。

说实在的,他从一开始到现在,包括惊退金大福和黄呈石,几乎都没怎么说话,就这么冷冰冰的看着外面,要不是高见过他的神意,还以为这是个死人,是个冷石头。

不过,既然已经看过了对方的神意,高见就已经知道了,覃隆不是石头,他实际上内心炽热的像火一样。

所以他没有在意,只是继续问道:“杨凌在吗?我要和他谈谈。”

话音刚落,就见后面的边关阵基之中,窜出来一个人。

覃隆见状,直接飞奔向前去,显然是在确认有没有人偷听。

如果在这里的是某些精通术法的道脉,比如巫觋之类的,此刻就可以施展术法,封闭周围的气息,让人无从探测。

可惜,覃隆是武者,在这种功能性的东西上,他压根没有任何的办法,所以能做的就只是用肉身去探查。

武者没办法阻绝查探,但是毕竟武者的感知和肉身的本能摆在那里,以覃隆作为两关大宗师的感知,但凡有人真的敢查看这个地方,只要修为差距不是太大,他一定可以察觉到目光,进而打断高见和杨凌的对话。

然后,他朝着后面点了点头,显然,覃隆已经用武者的感知和本能确认了现在没有人在查探这个地方,杨凌和高见可以放心说话了。

于是,杨凌站直身子,笑着朝着高见挥手打招呼:“高大人,你来了?快进来说!”

杨凌笑的很开心,不过高见却看见了他的戒备。

进来说,到时候高见能不能走的出来,可就是杨凌说了算了,而且覃隆这张底牌也确实出乎预料,怪不得他敢在一开始以这个修为来面对高见。

真是谋算的滴水不漏啊,这个杨凌。

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