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筹款成功了(2 / 3)

来,看她神采飞扬的样子,白直脑子里竟然闪过“光华照人”四个字。

程平行为艺术了一回,靠着口耳相传,到征发徭役时,就痛快多了。

钱粮也攒了不少。听闻功德碑的事,一些大商户主动来捐钱——作为“士农工商”排名在最后的阶层,可不是时时有机会把名字与世家大族列在一起的。况且县令才来,花几个钱,也算结个善缘。

有这些有钱的士族、豪强、商家大户撑着,百姓也凑了一些,算一算,缺口很小了。

程平先打造的一批滑轮组、引重车、绞车也到了位——能用工具,还是用工具,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消耗。

把人夫编队,后勤备好,五月底,米南水利工程正式开工。

从开工程平就泡在工程上,姜氏很是心疼:“吃不好,睡不好,脸都瘦了,也黑了。”

程平把碗里的小肉馄饨都吃净,汤也喝了,心满意足地胡噜胡噜肚子,笑道:“幸好阿姨在,不然得饿死了。”

姜氏嗔道:“又胡说!”

程平这两天来例假,不大舒服,外面又下着雨丝,姜氏小声道:“你这样,如何还能上堤呢。寒凉要落下病的。”

程平肚子隐隐作痛,也不想去,但现场总要有人指挥坐镇。

李县丞老好人,又盯着夏税的事,不好很劳动他;赵主簿太奸猾,恐怕不肯担责任;白直打架以及管理打架倒是一把好手,工程事却是指望不上他。况且现场本来就是自己在管,别人也插不上手。又庆幸,好在量小,不然真是没法。

程平笑道:“没事,我不下河,只在棚子底下待着。您给我熬点红枣姜汤,我带着,便是有人问起,我只说受了风寒,也能搪塞过去。”

“我这是做了什么孽!把个女儿家当郎君使。”姜氏小声抱怨自己。

程平笑嘻嘻地拍她肩膀,“我觉得蛮好。”

前世不少理工科专业存在这情况:“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驴使。”作为一个文科狗,程平前世没体会到,这一世,还是文科狗,却体会得真真切切的。

云朗倒是没晾着程平,即刻让人请了进来。

只见远远行来一人,身如玉树,颇有风姿。云朗先在心里赞一句,这位县令好生年轻,人看起来也清秀文雅,只是不知所为何来。

程平也打量明庭画堂内的这位云公,约莫四十来岁一位大叔,细眉细眼,穿文士袍,宛如从古画上走出来的魏晋名士。

两人见完礼,对面坐下。

因为前两个被拒了,程平这回倒平常心起来,把策划案推到云朗面前,又简单介绍了一下,没下死力安利。

云朗听了程平说的,仔细拿起文书看起来。

程平心道:“有门!”

云朗看完了,抬眼看程平,总觉得这样一份里外都透着狡猾功利的东西与面前清秀俊逸的少年不大合拍。

程平笑道:“云公以为如何?”

“程郎此法甚好,只是不知可有人‘认购’这几条河流?”

认购……老兄,你是穿越的吗?要不要这么形象!

程平面上却不动声色地笑道:“尚不曾。”

云朗笑起来。

程平低头浅笑,用茶盏盖子刮茶叶末,轻轻地抿一口。

“程郎风度让某想起一位故人。”

程平挑眉:“哦?”

“东都陆氏五郎。”

程平一怔,“云公说的这位陆五郎莫非就是当今陆尚书?”

“正是。”

程平笑了:“陆尚书爽朗清举,平实难望其项背。”

“哦?莫非程郎与陆郎有旧?”

程平笑道:“平礼部试时,陆尚书知贡举。”却没说还当了一段时间上下级,来本地当县令也是这位褒举的。

云朗点点头,笑道:“当年某游历两都,与陆郎有一酒之缘。那时候某就说,陆郎定然位极人臣,如今看来某倒也有两分眼力。”说着自己先笑起来。

程平也笑,这云公倒是个有意思的人。

云朗看程平,“某再做一断言,程郎日后也能穿朱着紫,高踞庙堂。”

程平是真喜欢这位云·锦鲤·铁嘴,当下一点也不矫情地笑道:“借公吉言,平也盼着有这一天呢。”

云朗哈哈大笑。

两人话题又拐回正事,云朗表示,这个扁扁的“日”字型水利工程里面的两条支流,就是右面“横折”的部分,云氏都“认购”了,给的价钱比程平与县丞李延寿、河官樊良、录事焦融等算出来的还要多。

除了钱粮以外,又支援百人庄客免费帮着修堤坝。

程平有一种开古董店,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感觉。

云朗确实是锦鲤体质,从他这开了张以后,后面就顺了。听说云家参与,又是县令亲自上门,几家豪强便意动起来,只是不敢与世家比肩,但也愿意出钱出力。

程平又把修改后的公告版本让人贴在县衙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