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她的心,就像被冰柱层层包住(1 / 2)

奏本写的很厚,一页页翻阅,果然如齐若云所言,记得十分详细。

凤拂音愣住,她没想递上来的会是这样一本,抬头望了齐若云一眼,心中忍不住微微嗔异。

她记得…

前世微游江南之时,也见过一本这样的册子,民生政情,甚至风水习俗,等等这些全貌概括。

那时她寻了许久的杜撰者,都未找到人。

难不成竟是齐若云?

凤拂音掂量着手中的奏本,心中对男人的偏见鄙夷也稍微融消。

她顿了顿,竟又想到另一个问题。

“你怎知本宫打算前往江南?”凤拂音抬头问道。

她记得自己应未与齐若云提过才是。

“是…是沈大人闲谈之时与下官说起过,臣自幼出于江南,了解当地风况,便撰了下来,想能为殿下提供帮助。“

齐若云脸上露出片刻的迟疑,随即便侃侃而谈道

凤拂音并没有立刻相信。

兄长并不是这种会在背后拿她议论的人,齐若云究竟从何而知。

不过眼下追究他如何得知的并不重要,更重的是她手中的这本江南文风册。

她打算等外祖母的一切丧仪办妥,便前往江南,有了这本文册,的确是替她省了不少的事。

“齐大人有心了,既然如此,本宫就收下了。”

凤拂音停了一声,将文册放在手边,“本宫既已将文书下发吏部,白纸黑字,就无从更改。”

她知他来,肯定是为休离之事。

大婚那三日,的确是因她之故,齐若云才被萧璟囚了起来,所以她曾今官位承诺并不变。

以他三日所受之苦,换此生高官厚禄,怎么也是赔不了本的买卖。

她若是齐若云,就会学聪明些缄口不提。

而齐若云听了她的话,身子却是微微一僵,抬头满脸愁惘的凝着上座的人。

原来殿下一眼就戳穿他心中所想,是,他也早该知道,长公主从来都不是任人拿捏索求之悲。

可如此,就算如此,他还是不甘心。

为什么重来一次,还是如此,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他此生就这般的永远甘于平庸吗?

心中溢满的恨意如野草般滋长,不甘,不甘,这样让他如何甘心!

都怪吗南楚的三皇子,都怪他!

若是没有他,自己怎么会落得今日!

齐若云心中仿佛如怒火中烧,强烈的报复之心卷然升起。

他一遍遍回忆前世有关萧璟的传闻与试机,终得在云海中捕猎到稍有用的蛛丝马迹。

他抬手,声音低哑地蓦然道:“殿下,微臣还有一事向您禀告。”

顿了顿,加重了音调:“是关于是前些时日,顶替臣的那名男子!”

萧璟?

熟悉的名字一下跃然而上,凤拂音眼中的狐疑甚至比方才他拿出江南图册来的更为深冽。

齐若云有萧璟有什么交集,他能知道什么?

而且,他人已死,以他们之间寥寥的交集,齐若云他想对一个死人的身后名做什么?

凤拂音眼中覆上一层淡淡的寒霜,看他的视野也不由得愈发阴寒。

抬手轻轻挥摆,示意屋内的人都出去。

微眯的杏眸居高临下扫了一眼,凤拂音轻浅的唇瓣抿然张开:“你说。”

她倒想知,还有何人比他更了解萧璟。

齐若云霎觉气氛有些微妙,提及某人,公主的情绪明显变了。

但眼下他也别无选择,只能凭着记忆编纂道:“是微臣被囚在客栈之时,无意听见那公子与手下密谋,是关于…关于西南军部粮道之事,臣还听闻二人在商谋如何前往粮道。”

北渊西南之地,是由朝廷派遣封疆大吏直接管辖,西南囤兵十万,是整个国脉兵力的重要支撑。

西南粮道,囤积着十万兵将过冬的粮草。

齐若云记得,前世大概也是如今,元明四年冬,西南粮道百万斤粮草无故消损近半,数万将士皑皑冬日充饥难忍。

朝野震惊,长公主缱了无数官员前来调查,最终却都是一无所有。

后来,萧璟谋反,率兵攻入上京。

三万铁骑加上西洲调来的兵运,一个穷困被擒的皇子,怎可一下拿出这么多的粮草。

粮草从何处而来,不言而喻。

他虽不敢断定这事是不是萧璟所为,但将屎盆子先扣其头上,总不会错的。

齐若云也断然不会相信萧璟会如此轻易的残死,前世匆匆一见得记心中,那样耀阳尊崇的男人,怎会如此悄无声息的淹没。

而且,国政强弱,当以兵力来算。

而两军先行,粮草优先,他笃定长公主不可能不关心此事。

果真,凤拂音听闻也是一怔。

瞳孔猛的皱缩,凤座上的身躯也是不由得一颤。

凤拂音难掩激亥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