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其人自称‘高民’,吾之先祖亦是于百余年前渡海漂泊至出云。
今扶桑百国,为王者亦多为高民后裔,且以习秦语为贵。”
听完这使节的叙述,子婴总算明白了过来,之前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混战一些过不下去的老百姓甚至卿大夫便渡海去海外逃难讨生活,其中一部分便逃到了如今的日本。
和当地甚至没有开化的土著相比,这些人自然掌握着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几百年的发展中便慢慢的通过收拢土著形成了百余个微型国家。
其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便是当年那些渡海的中原民众,这个正使能够长到接近一米六的身高,恐怕也是因为是那些最初的“高民”的后裔。
不过那些人和基数巨大的土著相比,毕竟是少数群体,估计再通婚上几代人恐怕就都一样高了。
“尔等来我大秦有何事?”子婴继续问道。
子婴一说到这,这使节突然间神情激动了起来。
扑通一声跪倒了地上,冲着子婴说道:“下臣叩请上国皇帝救我出云国,我出云国愿世世代代为大秦附庸!”
说着话便从怀中掏出了一卷竹简来,便要起身呈送给子婴。
“止步!”守卫在一旁的侍卫持剑立时上前挡住了使节的前路。
剑已出鞘。
自从荆轲刺秦的事情发生之后,大秦侍卫对这些试图接近皇帝的使节就有些敏感。
见到凶神恶煞般的秦军侍卫持剑挡在自己的面前,这个使节顿时有些惊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子婴见状知道侍卫们也是忠于职守只得略一示意,一旁的宦官过去将使节手中的国书取来,递给了子婴。
子婴打开一看,内容和那使节说的差不多,无非就是出云国受到了一伙实力极为雄厚的“高民”的攻打,希望能够得到上国的援助,出云国愿意世世代代为上国的附庸。
一大伙“高民”正在攻打出云国。从之前使节的叙述中子婴已经知道了“高民”是扶桑对东渡的中原人的称呼,一大伙“高民”的话难道是……
“那些高民是什么根底你可清楚?”子婴继续问道。
那使节显然还没有从方才的震慑中回过神来,战战兢兢的回道:“回禀陛下,这些人根底我扶桑百国亦是不清楚,不过这些人十余载之前从登陆扶桑时便有数千人,只不过大多数都是孩童。
刚开始还只是占据了沿海的一小块区域,不过这些年他带去的孩童长成之后,便开始大规模扩张,扶桑百国近乎半数被其所灭。”
“那伙人的头领是不是叫徐福?”使节说到这里,子婴大至少已经确认了那些东渡日本的人的身份,便打断了使节的叙述问道。
“陛下怎知?”子婴突然说出了那支队伍的身份,让这使节顿时有些惊诧不已。
难道那支队伍和眼前的大秦皇帝有所关系,那自己这一行前来岂不是羊入虎口。
“你只需要回答朕是不是?”子婴继续发问道。
听到子婴这句不含多少情绪的问话,那使节不敢隐瞒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是,那伙人的头领据传言名叫徐福,有搬山蹈海呼风唤雨之能,自称自己是高天原的神明派来统治大地的天子,终归会成为大地的皇者,所以他的手下都称呼他为神武天皇。
他的军队号称是要给扶桑百国带来和平,所以自称为大和军。”
有着自己的想法的项羽最终没有选择子婴给出的两条路子,羞愤务必的他从一名侍卫的手中夺过一柄长剑便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项羽一死,楚国剩余的残余势力在秦军的攻势下立时土崩瓦解,至此崩乱五年之久的天下在三世皇帝子婴的手中再次一统。
这一年是三世皇帝二元年。
此时虽然处于淮河沿线,然而空气中的也已经夹杂了不少的寒意,此时已经到了秋末冬初。
然而就在所有的人沉浸在秦军战胜楚国,终于重新一统全国的喜庆中之时,一封从燕地而来的战报带着北地的寒意来到了垓下。
严格来说,这是一封大胜的喜报。
在之前匈奴虽然占据了秦军五座城池,秦军战损达七千之众,然而死在城下的东胡人不下五万之数。
在最后沮阳血战之中,东胡人丢下了七八万具尸体,而匈奴十万精锐基本上在沮阳没有逃出多少人。
燕地战事,秦军阵亡万余,而东胡人死了十多万,匈奴的十万精锐也经本上损失殆尽。
然而子婴却是知道这份战果的是军神李牧和五千秦军士卒用烈火焚身的决绝换来的。
北方的草原终究是华夏民族的心腹大患啊!
子婴紧紧的抓着这一份战报看着北方想到。
……
虽然子婴已经决定要解决草原之事,然而却不急在这一时,马上就是寒冷的冬季了,在这个尚没有棉花的时代,在冬季北进草原作战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当然子婴也不是什么都不做,随着南地的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