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出征东平(一)(2 / 4)

不知道他自己是不是得相信这些鬼神之事法咒之术了,自从经历这穿越再穿越之后,宋时江觉得万事皆有灵,既敬鬼神更敬苍生。

鼓乐与诵唱齐鸣,青烟共苍松一色。香火氤氲中,不知过了多久,听到公孙胜振声叫道:“祭法毕,掀幕。”

数万将士与百姓耸然而立,气氛更是庄严凝滞。氤氲香火中,鲜花环绕下,两块猩红锦布被数十位将士合力掀开。两座纪念碑巍然屹立于数万民众之前,俱高达数丈,由数万块青石雕砌而成,分碑身与台座两部分。台座分两层,四周围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碑身高大,四面雕刻祥云花饰,一座阳面镌刻“忠义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刻有人名。细望之下,可见雷横、王英、施恩、白胜、段景住、王定六等六位将佐姓名排列最上首。(说些题外话,前几日刻撰六人姓名时曾引发了激烈争吵,许多将佐议论要不要把王英姓名刻撰上面,使得玉臂匠金大坚不得不停了工程,特意去询问宋时江。宋时江最后做了决定,都是自家聚义兄弟,都是一同穿越入汉的兄弟,人家都已身死,莫不成留个姓名都不成?刻上罢。议论方才平息,刻撰工作方才继续。)另一座阳面镌刻“义勇烈士万世流芳”八个鎏金大字,背面大部分空白,最上首刻撰小字一列,刻曰“寿张护卫战牺牲烈士:寿张守备营七百七十五人,寿张百姓三千六百人,梁山守备营三百八十三人……”。

如此高大雄伟、肃穆庄重的丰碑展现于将士与寿张百姓面前一刻起,整个北城门外霎时间喧哗了起来。百姓们惊叹,继而却是双目通红,低头欲哭;将士们亦是惊叹,亦是双目通红,心潮澎湃。

公孙胜朝宋时江点点头,宋时江会意,上前几步,端起三炷香,朝两座纪念碑郑重拜了三拜,而后将香插于碑前巨大鼎炉中。继而身后卢俊义与四位军师上前祭拜,继而赵云为首十一位大将上前祭拜,继而其余正副将佐一次祭拜。不多时,碑前鼎炉中已是插满了香火,香烟袅袅,云烟缭绕。

“祭拜毕,礼成!”公孙胜振声喊着。

宋时江走上祭台,立于台前。只见他全身明光狻猊铠,身披团花猩红披风,腰挂三尺青锋剑,如岳峙渊渟,朝台下谋臣武将、精兵义勇、乡老百姓们逡巡而望,目光深邃,似怜悯似悲伤似激励似愤慨,犹若星辰。

“主公!”卢俊义双手抱拳,高声振叫。

“主公!”众文武紧跟着叫喊起来。

“主公!”数万护卫军将士齐声吼叫起来,声势震天,响彻云霄。他们把所有惊叹、激动、悲伤、哀痛、感慨的心情都聚于一处,通过这一声“主公”宣泄,爆发而出。

宋时江缓缓举起双手,左掌抱右拳,拱手朝将士们郑重一礼。几息后,方才振声说道:“护卫军将士们,寿张的乡老百姓们!”

“主公!……”将士们狂热大叫,铺天盖地。

“某要感谢你们呐!某的将士子民们!是你们用你们的勤劳兴盛着寿张,是你们用你们的血肉护卫着寿张。某不能做什么,某唯有用某最真诚的心意来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的付出。特别是感谢这些为了我们寿张奉献了生命的烈士们……”宋时江双手高高的指向那雄伟庄严的纪念碑,高声说道,“这些才是真真的英雄,才是值得我们景仰的英雄。这两座纪念碑将永立于我们寿张,让我们缅怀他们,景仰他们。他们永垂不朽,他们万世流芳。”

“死者永逝,英迹永存。那我们呢,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呢?……”宋时江呐喊着,用丹田之气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我等这些侥幸还活着的人呢?……”

诸人正谈论间,有将士匆匆来报,说道:“国相大人,陈军师与徐宁将军回来了,兵马驻屯城外。”

宋时江闻讯,心情一阵激动,问道:“他两人呢?”

“主公!”厅外响起沉郁之声,诸人随声望去,一中年文士疾步入得县衙大厅而来。此文士面容清隽,三缕须髯,虽风尘仆仆,亦双目炯炯,面带笑容,不是陈宫陈公台又是何人?

宋时江大喜,他内心暗叫:“说曹操,曹操就到。”哈哈,现在还没这俗话,应该是说陈宫陈宫就到。他大笑叫道:“公台,一路辛苦。”

“何辛苦之有?”陈宫作揖笑答。作揖间,他望见大厅内多了一位青年儒生,风姿卓绝,清容俊貌,他不由发问:“这位是?……”

“颍川郭嘉郭奉孝。”宋时江朝陈宫介绍道,“奉孝大才,今日方来投某。”

荀攸抚须说道:“时人曰颍川多奇士。奇士者,郭嘉也,年方弱冠,狂放不羁,少有卓识远见,素与某家叔父荀彧、颍川戏志才交好。今日与主公说及我军战略蓝图,征伐方略,一番寿张对,令我等茅塞顿开也。”

郭嘉闻言,摇头大笑,出列作揖,朗声说道:“郭嘉见过陈公,陈公大名,奉孝久闻,今能得见,得偿所愿耳。”

陈宫也回礼,笑道:“宫却是回来晚了,未曾听得方略,甚为可惜,唯乞复言啊。”

宋时江左右盼看帐下军师,叫道:“公台,我军方略你自会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