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围着锅炉吃西瓜(1 / 2)

“羡慕我在这乡下吃苦受罪啊,你羡慕我,我还羡慕你呢,儿女成群,陪伴在你们的身边。

有事招呼一声就成,城里头不比我们这乡下方便啊,人多也热闹。

我们这去城里来回都得个把小时,不方便得很,山沟沟里,有啥好羡慕的,羡慕这三瓜两枣啊?”

“那这也是一种羡慕,我倒是觉得城里没啥好的,人多,但花销也大。

住乡下多好,有自己的屋子,门前还有几亩地,自己自给自足,弄弄地啥的,多好。

城里现在的菜,都打农药啥的…吃着不放心。”

坐在灶台边上烤火,看到旁边放着的农家地瓜,沈母熟练的捡起地瓜,往火力放。

这种土灶烤出来的地瓜尤其好吃,甜蜜多汁,烤出来就糖心的,金黄的薯肉泛着诱人的光泽,散发出阵阵香气,仿佛能温暖到心底。

沈母小心翼翼地用火钳夹地瓜,把里头的烤番薯夹出来。

烤好的地瓜,外头裹着一层碳灰,轻轻剥开外皮,露出里面金黄色的薯肉,大口咬下,熟悉的味道,在舌尖弥漫开。

吃起来就跟喝蜂蜜板栗一般,粉糯香甜,是乡下特有的味道,在城里的农副食品站,都不见得买的到这种香甜软糯的地瓜。

乡下种植的地瓜不放化学肥料,也不打农药,个头大,产量也非常的可观。

沈母抬起头,问了一句,“现在孙哥的情况怎么样?

妮妮舍得离开,到国外去吗。”

“现在情况好多了,已经扼制住了,没有在恶化,还好转了一些。

妮妮也放心了,建设隔三差五给他针灸,配药…多亏了他。

要是我一个人,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妮妮马上也毕业了,就差那么几个月,不去,太可惜了。

毕竟花了那么多钱,漂洋过海那么久,不把毕业证拿到手,不是白费这么几年了。

我和她爹的意思也是,让他们先毕业再说。”

“他们的想法,是毕业后,就不打算出去了,守着我们俩。

说在村里创业,搞个农家乐啥的……”

“妮妮这姑娘,真孝顺啊,孙姐,你是个有福气的,要不说呢,羡慕你呢。

妮妮也是有心了…年轻人有孝心,别拦着。

现在的农家乐,办的好,也不少赚钱,赚钱多着嘞,还能陪着你们,我觉得这事挺好的。”

其中的困难,沈母也晓得,但比起别的,上了年纪,还是觉得承欢膝下,是自己所期望的,害怕孤单和寂寞。

“是挺好的,但总觉得对不住他们,拖了他们的后腿。

为了我们留下来,这山沟沟里,哪有啥前途,盼着孩子考大学。

不就想着他们能有个好工作,不像我们一样,在地里刨食吗。”

“不想着他们有大出息,至少有个铁饭碗。”

孙母说着,眼眶微微泛红,只是呆呆地望着灶台里跳跃的火苗。

仿佛那火光中映出了妮妮小时候在田间地头奔跑的身影,那么无忧无虑。

如今烦恼一片。

沈母抬头看着老姐妹,见孙母这般模样,轻轻叹了口气。

走到她身边,默默递过去一块手帕。

孙母接过,轻轻擦拭着眼角。

沈母低声呢喃劝慰:“现在这世道,哪有那么多的规矩,孩子们过的顺心顺意,这才是最重要的……”

“你看建设,当初他毕业,学校分配了好工作,也不去。

那时候我也同你一般想不明白,寒窗苦读十几年,不就为了…一份工作。

可最后一想,这工作也就是为了钱,能活下去,吃饱穿暖呐。

孩子们都是有能耐的,干啥杞人忧天呢。

不如让他们放手试一试,如果不成功,就老老实实去找工作。

成了,不就两全其美吗。”

“害,话是这么说,就是自个把自个困住,出不来了,真是的…想不通呐。

以往见着城里人,有城里户口,端着铁饭碗,日子过得比我们强,就改不了这过年了。”

“那孙姐,你这思想确实应该改一改,不能这么来,话怎么说呢,时代不同了。

不能用老思想再看人啦,这对年轻人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现在国营单位,都在改革。

下岗的工人一批接着一批,铁饭碗被打破了,我们也不能再用老思想过日子。”

沈母说着当下的情况,很多守着铁饭碗的人家如今也是风雨飘摇,不似从前那般安稳了。

甚至还不如农村人呢,吃了上顿,没下顿,年轻人工作又找不到。只能靠着父母的退休金。

沈母的话语在空气中缓缓飘散,眼中闪烁着时代变迁的感慨,“你看现在,再看看以前,对比一下。

以前都是人力,咱们这些老一辈在忙活。

现在有了年轻人,他们在尝试工业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