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 / 3)

不同的是,他称帝之后,改回了原本的李姓。

而且自称是李氏皇族一脉,说自己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

之后不但改回李姓,更是将国号都给改了,改成了唐。

这种事情很常见,无需惊讶。

现如今,李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不可。”

李弘翼连连摇头“那林道曾言,若是不能寻得那些谋害柴荣的和尚,就要我李氏男儿陪葬。”

“现如今找不到和尚,投降了就得死~”

一方面是怕死,另外一方面则是舍不得即将到手的皇帝位置。

李景遂自是明白侄儿的心思。

劝说了几番没有效果,也是只能是叹息一声,任由他去了。

然而城内的动静,远比他想象的还要快。

如今但凡是长了眼睛的,都知道南唐大势已去。

想要改换门庭的聪明人多的是,仅仅是在第二天,就有城内守军发起了叛乱。

李氏一族皆是被斩尽杀绝,甚至就连病死等待入陵寝的李璟,都被叛军砍下了收集,送于林道面前。

“可惜了。”

这边林道连连摇头“我本应允过,要给李璟留全尸的。”

之前李璟曾将柴荣的尸首送还,林道答应过给他留全尸。

现如今脑袋被砍,也算是他食言。

“寻手艺好的。”林道嘱咐曹彬“将李璟的首级缝回去,入陵寝安葬。”

“至于李氏族人,也一并安葬就是。”

“陛下。”石守信出列行礼“李氏还有一人在外。”

“哦?”林道询问“何人?”

“李璟六子李从嘉。”

林道恍然“是他。”

李从嘉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不过他登基之后改的名字,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此人登基即位后,改名李煜,既为南唐后主。

就是写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

此时南唐太子李弘翼,还没因为毒杀皇叔李景遂而被废除太子之位。

李煜自然也没当太子。

他为了避开皇储之争,跑去各地游山玩水,纵情声色之间。

正因如此,恰好避开了劫难。

“既如此。”林道略作沉思,旋即有了决断“为了补偿没能兑现的诺言,就封李从嘉为侍奉官,领一份俸禄,从此安心生活就是。”

李煜与赵佶一样,属于那种艺术天分极高的人,有三四层楼那么高。

可却不适合当皇帝。

相比起导致亡国灭种的赵佶,李煜明显更加让人同情。

尤其是他与大小周后的故事

想到这里,林道若有所思。

大军入城,沿途皆是拜服的百姓。

这个混乱的时代里,屠城那是稀松平常之事。

就算是不屠城,也常有人被随意抓走,当做菜人摆上案板。

如此恐怖的生存环境之下,谁能不惧?

好在林道没有屠城,也未曾当街抓人去做菜。

他出安民告示,表示天下即将平定,以往种种人间惨剧,不会再出现。

之后林道依次面试南唐文武。

有才有德之人,酌情予以安置。

才德兼备者,委以重任。

有德无才者,多以清闲衙门安置。

有才无德者,远派边远之地安置。

无才又无德者,自然是回家吃自己去吧。

林道选人,也是有前提条件的。

那就是不能为江左地方豪强出身。

他要习惯性的清理各地豪强,自然不会留下豪强出身的为官。

北方的情况好太多。

各地藩镇连年混战,几个朝代轮番交替,还有辽国契丹人不断打草谷。

打草谷就是抢劫,抢劫的时候当然是优先选择有钱有粮的豪强下手。

正因如此,安史之乱之后的北方豪强,几乎被一扫而空。

南方的情况就差太多。

这边战斗不多,也没那么激烈。

导致地方豪强不断做大,与佛门互相勾结之下,形成了强大的地方势力。

历史上的宋朝,总计一百三十七名宰相,其中来自江南的就多达七十三人,其余官吏同样规模庞大。

他们兼并土地,肆意掠夺民脂民膏,导致了包括方腊起义在内的众多起义。

宋末之时,更是与忽必烈商议妥当,以出卖赵宋为代价,换来了包税制的优待。

之后到了明朝更是变本加厉,又弄死了明朝。

一直等到满清入关,方才用屠刀教会了他们如何交税。

想到这些,林道决意从源头上一刀切。

他不管豪强们之中是否有人是冤枉的

能成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