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守捉郎约定的信号。
大军入关时,守关校尉例行查验文书。
“侯将军,请行个方便!”
“本将奉陛下之命,驰援长安,有什么不方便的?!”
侯君集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让亲卫递上通关文牒,眼神却像鹰隼般扫过城头的守军。
很快,他就发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守军,正向他眨眼睛。
这意思是,长安那边已经准备就绪了。
“走!”
待文书查验完成之后,侯君集立刻大手一挥。
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便入了关。
而在他们快要抵达长安的时候,那名副将突然指着前方,蹙眉道:“将军,长安方向似乎有些不对劲。”
“什么不对劲?”
“就是不像有大乱的样子。”
侯君集瞬间眯起眼。
按守捉使的计划,李恪兄弟被杀,守捉郎会趁机散布‘太子杀兄弑弟’的谣言,再由他带兵‘平定叛乱’,顺势控制京城。
可眼下这般平静,确实有些不对劲。
“慌什么?”侯君集厉声道:“越是平静,越说明暗流汹涌。说不定太子已经被控制了,只是消息被封锁了而已!”
话虽如此,他却悄悄放缓了行军速度,暗中派亲信快马加鞭赶往长安,探查虚实。
三日后,大军行至咸阳,离长安只剩一日路程。
亲信终于带回消息,却是让侯君集如坠冰窟。
“将军,长安城内一切如常!太子殿下安然无恙,李恪兄弟勾结守捉郎越狱了!”
亲信气喘吁吁地禀报:“而且而且太子殿下似乎早就料到您会来,已经命李靖将军率五千禁军,在城外扎营等候了!”
“什么?!”
侯君集猛地勒住马缰,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李恪兄弟没死?还越狱了?
那守捉使的计划呢?那些安插在长安的棋子呢?
不是说长安已经准备就绪了吗?这是什么情况?!
无数个疑问涌上心头,却只有一个答案。
他们被李承乾算计了!
“呵!”
侯君集突然低笑出声,笑声里裹着冰碴:“五千禁军?还是李靖坐镇?李承乾倒是看得起我!”
他抬手按住腰间的横刀,刀柄上镶嵌的宝石在日光下泛着冷光:“传令下去,大军在咸阳城外十里扎营,旗号换成‘奉旨清剿叛党余孽’。”
“将军?”副将微微一愣,旋即有些疑惑地道:“我们不进城了?”
“进什么城?”
侯君集斜睨着他,眼神里的狠戾几乎要溢出来:“李靖那老狐狸敢只带五千禁军来,要么是城里埋了天罗地网,要么就是想引我进去打巷战。你觉得,我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他翻身下马,靴底碾过路边的碎石:“去,给长安递消息,就说本将军听闻蜀王、梁王谋逆,特来协助太子殿下平叛。”
“另外!”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把高昌带来的那批‘药材’分一半,送给京畿卫的王将军,告诉他,当年欠下的人情,该还了。”
副将恍然:“将军是想.”
“想什么?”
侯君集打断他,嘴角勾起一抹阴恻的笑:“我是来勤王的,不是谋反的,自然要让长安知道我的意图。”
“是!”
副将立刻领命而退。
与此同时,长安城头,李承乾正带着裴行俭,巡视城头的防御。
“太子殿下!”
明德门监门将军胡德礼,第一时间闻讯赶来。
对于李承乾那日入城的场景,直到现在他都记忆犹新,战战兢兢。
“嗯,胡将军,最近可有异常?”
李承乾平静地点头道。
胡德礼早就得到了锦衣卫的通知,重点排查了守城士兵中,有守捉郎同伙的嫌疑人。
所以,在李承乾问起的第一时间,就立刻朝他禀报道:“回禀太子殿下,臣已经尽力排查了,目前只抓到了三个嫌疑人。而且,重点位置,都安排了臣的心腹把关。”
“那三个嫌疑人呢?送去锦衣卫审查了吗?”
“呃,这个.”
胡德礼迟疑着看了眼裴行俭,道:“目前还没有,都关在城门监房里!”
“为什么不按孤的命令行事?”
李承乾眼神一冷:“你要抗命吗?”
“不敢!”
胡德礼脸色一白,连忙道:“不是臣抗命,而是这三个人,臣也拿不准,而且,他们的身份也不简单,是勋贵之家的人.”
“什么勋贵之家?”
李承乾立刻冷声打断了他:“在孤这里,就算是亲王,也得一视同仁!”
“是是是,臣这就派人将他们送到锦衣卫衙门!”
胡德礼冷汗淋漓,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