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听他道:“陛下!据臣对高句丽的了解,此次渊盖苏文出倾国兵力来战,都城平壤必定薄弱,臣请率领精兵两万,直捣其腹心,拔其根木!只要攻下平壤,高句丽数十万众,便可不战而降!”
这是一个出奇制胜的战略。
假如李世民采用了这个战略,那么这场高句丽战争的结局,将会改变历史。
可是,李世民在听完孙代音的战略后,却一句话都没有说。
而按照中原汉人的传统,我不说话,只有两种意思,要么是默认,要么就是拒绝。
但以李世民的性格,如果采用某个建议,他绝对会开口表态的。
如今不说话,只有一种意思,他表示拒绝。
那么,他为什么要拒绝孙代音的战略呢?
倒不是因为孙代音是降将,而是他太自信了。
眼下面对高突勃,他已经成竹在胸了,完全有把握像吃掉高突勃一样,拿下安市城。
因为在他看来,安市城没有了高突勃的援军,又城了一座孤城。
纵使这座孤城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只要费些时间,依旧能够啃下。
就像当初的辽东城一样。
如果李承乾在这里,肯定会对他破口大骂:几个菜啊?喝这么高?!
只见他用沉默拒绝了孙代音之后,又转头朝长孙无忌道:
“派人去给高突勃传个口信,就说渊盖苏文不行仁义,欺主辱民,所以朕才来兴师问罪,至于交战,本来并不是朕的意愿。我大军深入你们国境,粮食供应不上,因此先夺了你们几座城,等你们国家恢复对大唐的藩臣礼节,朕自然会将城池交还给你们。”
这里可不是李世民老毛病又犯了,他是在向高突勃放烟雾弹,因为他知道高突勃有勇无谋,所以吃定他了。
而高突勃也没有让李世民失望,果然中计了。
甚至觉得这是李世民在向他示弱。
那可是堂堂大唐皇帝,他说的话,难道还有假?
于是,高突勃就放松了筋惕,连军营守备都异常松懈。
而李世民则连夜召开军事会议,抓紧时间部署战斗。
他命李道宗率领一万五千人,抢占西面山头,又命李孝恭率领一万一千人,从山北峡谷秘密行军,迂回到高句丽后方。
至于他本人,则亲自率领四千精锐,坐镇北山,从这里俯瞰整个战场。
不得不说,打仗这一块,李世民是名不虚传的。
这场歼灭战能否成功,取决于李孝恭是否能顺利迂回到敌军后方,扰乱其军心,并且切断其后路。
这对将领的要求极高。
而李孝恭在辽东战场,是仅次于他的将领,他自然十分放心。
清晨十分,李道宗悄悄占领西山,当薄雾散去的时候,高句丽军才赫然发现唐军的踪影。
高突勃大惊失色,立刻摆出防御阵型,准备迎战。
此刻,李孝恭的奇兵已经穿过峡谷,进入战场,并向李世民那边发出了信号。
李世民一见,果然回信。
刹那间,唐军各部以排山倒海之势,对着高句丽军营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而高突勃则根本分不清,唐军有多少兵力,更不知道唐军的作战意图。
他试图将绵延四十里的战线收拢,却根本无法做到,连协同作战都做不到。
在这一刻,他才发现,原来带着十几万大军打仗,竟是一件如此痛苦的事!
而十五万大军得不到主帅的命令,只能硬着头皮作战。
最终沦为十五万只无头苍蝇
直到第二天日暮,高突勃见大势已去,才在谋士的建议下,率领五万余残部,向唐军投降。
“哈哈哈!”
李世民开心的朗声大笑,随后威风凛凛的坐在主帅位置,打量着落魄的高突勃等高句丽将领,冷笑道:“你们这些东夷儿郎,在海边跳梁还行,想要打硬仗一决胜负,恐怕还不是朕的对手。怎么样,从今以后,还敢跟天策上将作战不?”
“呃”
高突勃等高句丽降将,瞬间匍匐在地,浑身战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而李世民则十分满意地看着他们,心想,朕现在又比那逆子快了一步。
与此同时,长安城外。
李承乾一行人,望着巍峨的长安城城墙,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然后就听裴行俭劫后余生般的感慨道:“终于回来了!”
“是啊!我李承乾终于又回长安了!”
李承乾也有些唏嘘的附和了一句,随后看了看四周,蹙眉道:“怎么长安城外的情况这么糟糕,难道他们现在已经不管城外的百姓了吗?”
“太子殿下小心,这些百姓已经感染了天花,万一”
来福正想提醒李承乾却被李承乾摆手打断了:“我不怕天花,倒是你们,要多加防护,这里可是重灾区!”
“是!”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