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唐高宗的未来得发光发热!【求月票(2 / 4)

边,一脸冷漠地看着李承乾,一言不发。

而李承乾则笑呵呵地走到李世民床边,随手拿起长孙皇后放下的药碗,一边搅动,一边笑看着李世民道:“儿臣有那么可恨吗?父皇怎么用这种眼神看着儿臣”

说完这话,他便舀了一勺汤药送到李世民嘴边。

但李世民根本没有理会他,依旧目光冷冽地看着他:“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父皇在说什么,儿臣怎么听不懂?”

李承乾笑着收回汤勺,疑惑地反问;“难道儿臣不能来看自己弟弟妹妹吗?”

“你还知道你有弟弟妹妹.”

“嘘——”

李世民怒喝还没有落点,李承乾就朝他比了个小声的手势,旋即淡淡道:“稚奴还小,父皇可别吓着他!”

“逆子!”

李世民咬牙切齿,额头十字筋暴突。

紧接着,忽又感觉自己一口气上不来,特别的头晕目眩。

“父皇,您没事吧!?”

李承乾见状,连忙放下药碗,伸手扶住摇摇欲坠的李世民。

虽然他不知道李世民现在是什么情况,但他知道李世民在历史上的死因之一,风疾。

所谓风疾,也就是后世西医判定的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

而这个病呢,几乎李唐皇室的所有人,都遗传了这个病。

不算宗室,只算皇帝,包括李世民在内,唐高宗李治,唐顺宗李诵,唐文宗李昂,唐穆宗李恒等皇帝都患有此病。

所以唐朝年轻早逝的皇帝特别多。

也正因为如此,李治晚年风疾严重,才会让武则天掌权。

毕竟李治当时是皇帝,让臣子来处理朝政,有皇权旁落的风险,但他又不得不选一个人来分担他的政务。

对此,李治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

比如妻子,儿子,信任的太监。

就这三个可供他选择。

而李治肯定也是熟读史书的,对于东汉的十常侍干政,肯定也不陌生。

那么信任的太监,自然就被他排除在了权力分享之外。

至于儿子,那就更不可能了。

有了玄武门之变,又有大哥李承乾,二哥李泰的前车之鉴,他疯了才让自己儿子掌权。

所以,李治最终选择了根基相对浅薄,在当时只能依靠自己,且手腕和心机都不错的武则天。

之所以说武则天根基浅薄,主要还是武则天他爹武士彟死得早,再加上武则天与他的哥哥关系也不好。

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家族做支撑,就没有外戚干政的隐患。

李治自然天真的以为,武则天的一切都是自己给的,自己既然能给她,就能随时随地的收回来。

但等到李治生命的最后几年,他才发现什么是为时已晚。

因为武则天已经彻底坐大了,即使是他这个皇帝也无可奈何。

所以,李治的败笔,主要还是身体问题,而非其能力问题。

却见李世民缓了缓情绪,定了定心神,然后奋力挣开李承乾的搀扶,一把拿起桌上的药碗,咕噜噜的一饮而尽,长舒一口气地道:“朕还死不了!你休想取而代之!”

李承乾:“.”

李世民:“.”

父子俩互相对视,皆是不语。

片刻,李承乾无奈地叹了口气,然后缓缓离开李世民,并泪眼朦胧地道:“父皇如此看待儿臣,儿臣真是百死莫辩!”

“但还请父皇知晓,儿臣从未想过如此大逆不道之举,也从未想过坑害自己的兄弟姐妹!”

“正是因为儿臣想要有利父皇,有利我大唐的江山社稷,儿臣才会让魏王就番”

“那稚奴呢?稚奴又是什么原因?他为什么要去海外做大王?”

还没有等李承乾的话说完,李世民就压低声音打断了他:“这难道不是你的坑害之心?”

“父皇误会了,儿臣并没有坑害稚奴,而是想给他更大的舞台!”

“什么更大的舞台?”

李世民根本不相信李承乾的言辞,甚至连他脸上滑落的眼泪,都觉得是鳄鱼的眼泪。

但李承乾并没有在意李世民对自己的看法,而是一脸真诚地朝他解释:“想必父皇应该知道儿臣的野心,儿臣并不满足我大唐如今的疆域,哪怕是我大唐平定了高句丽,征服了吐谷浑,吐蕃,薛延陀汗国,甚至整个西域,儿臣也不会满足!”

“所以,儿臣最终的目标,一定是海外之地。”

“虽然儿臣已经在文武大臣那里许诺了未来的分封制度,但周天子分封,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领导地位,我大唐亦然!”

“可是,大唐本土距离海外之地有多远,想必不用儿臣细说,父皇也明白,那是相当的远!”

“如此远距离的领导,大唐皇帝能控制得了吗?”

“或许短时间内,他们都承认是我大唐的子民,也服从我大唐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