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要有开创精神【求月票】(2 / 4)

部杀入中原的同时,也让中原对草原有了更深的了解。

再加上李唐王朝本身就与草原各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唐朝对草原的战争,消耗自然不会比汉朝时期多。

所以,汉朝打匈奴打得国家都差点崩了,而唐朝不过才建立几年,就能灭掉东突厥,甚至在贞观一朝,李世民频繁对外作战的情况下,还打出了一个贞观之治。

这可能就是开创者与后继者的区别所在吧。

不过,在李承乾看来,大唐不可能一直走后继者这条路,否则,这个国家只会越来越不思进取。

一个没有开创精神的民族,是必然会衰落的,就像后世的辫子朝,最终落后于世界之林,成为列强瓜分的猎物。

所以,李承乾沉默了一会儿之后,还是坚定地朝李世民道:“虽然我承认父皇的想法,对现在的大唐来说,或许是一件好事,但对未来的大唐,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因此,我一直坚信,大唐的未来,就是星辰大海,我要为大唐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

“你小子怎么就这么固执呢?!”

李世民被李承乾这话气到了,当即高声道:“你想征服海外,也要看国力吧?没有充足的国力,你拿什么开疆拓土?!”

“战争不是儿戏,那是千千万万将士的性命,要慎之又慎!”

他是从战争中闯出来的,身上的伤疤,连起来可以成为一幅画,因此,他比谁都清楚战争的残酷。

但李承乾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

却听他沉声道:“父皇,你心目中的大唐是怎样的?”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似乎没想到李承乾会问自己这个问题。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李世民其实早就考虑清楚了,否则他也不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因为他心中的大唐,肯定是与李渊,乃至李建成,李元吉他们的大唐是不同的。

所以,为了建立自己心中的大唐,他才会走上那条震惊世人的不归路。

却听他若有所思地道:“朕心目中的大唐,能够德庇苍生,威震四海,万民敬仰,四夷宾服,即使千万年之后,世人谈起我大唐,也要仰视之,崇敬之。”

“当然。”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脸色不由露出些许羞色,甚至声音都小了一些:“如果我大唐能够像周朝那样,延续八百载,那就更好了。”

李承乾:“.”

李世民:“.”

父子俩互相对视,皆是不语。

片刻,李世民实在忍不住尴尬,又低声改口道:“朕也知道,延续八百载不现实,但若超过四百载,朕也能接受,至少比汉朝国祚长!”

“呵!”

李承乾笑了。

李世民有些生气地瞪着他道:“你笑什么?难道这不是你心目中的大唐?”

“不,我不是笑父皇心目中的大唐有问题,我甚至觉得,父皇前面说的,肯定能够做到”

“哈哈哈!我就知道!”

李承乾的话音还没有落下,李世民就跟着笑了起来。

可紧接着,他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李承乾承认的是他前面的话,也就是说,后面的话,基本不可能实现。

但他实在想不通,一个如此完美的大唐,连四百载都延续不了?这怎么可能!?

却听李承乾又道:“虽然父皇确实能建立一个盛世国家,但父皇可知道王朝周期律?”

“这”

李世民微微一怔。

虽然‘王朝周期律’这个词,他从未听说过,但一股发自内心的恐惧感,不由从他心底浮现了出来。

要知道,他可不是只会武功的皇帝,他的文治也是名垂青史的。

曾几何时,他不止一次与弘文馆十八学士探讨历史,总结历史,甚至以史为镜。

这说明他对历史是有一定的认知的。

而王朝周期律,讲的其实就是一个王朝存在的历史寿命。

只见李承乾一脸唏嘘地道:“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凡是大统一王朝,就没有超过三百年国祚的,哪怕是汉朝,也是西汉与东汉合并超过的四百年,至于后面的两晋南北朝,乃至隋朝,那就更短了。”

“虽然这里面有不少因素,导致他们国祚短,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土地兼并。”

“因为所有王朝发展到后期,都无法避免土地兼并,如此一来,百姓能得到的土地会越来越少,民不聊生的事情就会屡见不鲜。如果再来个大点的天灾人祸,这个国家必定灭亡。”

“那依你的意思,我大唐对外拓展就能延长国祚?”

李世民非常聪明,一点就透。

李承乾则果断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却听他接口道:“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既然土地兼并无法避免,那就把地盘做大,以此减缓土地兼并的危害,从而延长国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