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禁夸道:“我就知道,我这外孙女婿是个有学问的,你看看,这些书都是被他反复翻看过的,不是摆在那里做样子的。”
叶姗姗凑过来一看,姥姥手里的是一本经济学的著作,全英文的,她直呼头疼。
“姥姥,你肯定会英语吧,要不你教我吧。我一窍不通哎。”叶姗姗好委屈,怎么一个两个的都会啊。
内地这方面真的没有紧跟时代啊。
老太太笑着往里侧让让:“我不教你,找阿渊去。”
“那你总得教我点什么吧,好姥姥,姥姥好,姥姥最好了。”叶姗姗撒娇。
老太太受不了了,想了想,道:“姥姥教你开车吧!这段时间抓紧学会了,到了美国办事也方便。”
“姥姥没有请佣人和司机吗?”叶姗姗好奇,姥姥不差钱啊。
老太太摇摇头:“人多了太吵,跟他们也没有共同话题,不如一个认清静。所以姥姥家里只请了一个钟点工,每天过来帮忙洗衣做饭,到时间就走了。”
“也对,姥姥是作家,创作环境还是安静点比较好。可是姥姥,既然这样,你为什么不让四太一家搬走呢?你跟她很投缘吗?”叶姗姗有些好奇,姥姥不是喜欢安静吗?
老太太笑着说道:“日久见人心,我虽然对她的印象还不错,但还是要深入地了解一下,要不然,我哪放心我的宝贝姗姗跟她做一家人啊。”
“姥姥真好,我有福咯!”叶姗姗随手抓起一本中文的书籍,靠在姥姥肩上,打发时间。
老太太看了眼,劝道:“这种豪门八卦的故事汇编,可以看书累了的时候当个调剂,放松放松,不值得专门花时间研究。你要真想学东西,就把那一摞百年香江系列的本地史拿来看看。有的放矢,以后跟那些豪门当家人打交道,肚子里才有货。”
“好,听姥姥的。”叶姗姗从善如流,换了本书过来看。
老太太摁住她,问道:“等等,你先告诉姥姥,你例假准不准,每个月什么时候来,姥姥好帮你算算日子,看看什么时候要孩子成功率高一些。”
“啊?这个还有讲究的吗?”叶姗姗哪里懂这些,她又没有妈妈教。
老太太现在就是要把她女儿缺失的功课给外孙女补回来,于是她点点头:“当然有讲究。你要不是嫁了这么一个复杂的大家庭,姥姥也不舍得现在就催你怀孩子,你才十九,多享受享受不好吗?可是孩子,到什么山砍什么柴,你既然要跟阿渊过下去,就得尽快站稳脚跟,帮他把这个天下打下来。好在年轻人怀孕生子,恢复得快,家里又有佣人婆婆帮忙,还有姥姥给你搭把手,不会耽误你多少正事的。”
“嗯,我听姥姥的。”叶姗姗便把自己的例假规律讲了讲。
老太太直呼头疼:“例假不准?有多不准?”
“有时候两三个月来一次,有时候一个半月。去年我爸打我,躺在医院半年多,一直都没来,出院之后才来的。”叶姗姗从来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还以为不来才好呢。
毕竟这东西血糊拉拉的,只会给她添麻烦。
没想到这样是不正常的。
她很唏嘘,这么大的问题,只有姥姥察觉到了,有个靠谱的娘家长辈果然很重要。
她得赶紧想办法治治。
老太太听说她挨打住了大半年的院,心疼坏了,赶紧拉住她的手,想看看身上的伤都在哪里,留疤了没有。
叶姗姗脱下衣服:“在背上和手膀子上,他用皮带抽我,出了好多血,不过有个好心人给我送了一盒什么国外的精油,涂了之后没有留疤。”
“好心人?谁啊?”老太太有些意外,内地这几年信息闭塞,想买国外的东西不容易啊。
叶姗姗也不知道,她想了想:“可能是魏阿姨,她老公是机关干部,我想来想去,只有她有这本事,而且魏阿姨跟我一样,一直惦记着我妈,她人很好的。等我有机会写信问问她,如果真是她给的,我得好好报答报答她。”
“应该的。不容易啊,皮带抽的都没有留疤,那她真是下了血本了。”老太太是了解精油的,一般的还行,价格不算多贵,可是这种可以护理伤疤的,绝对价格不菲。
国内什么物价,她还是有数的,不禁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小魏刮目相看。
“这事姥姥来打听,你抓紧时间,一个月之内把这套本地史看完,顺便把车学了,到时候咱们先把正事办了。至于你例假不准的事……明天我跟你婆婆说,问问那个汤医生会不会调理,他要是不会,就想办法给你请个老中医过来调理。你不能儿戏啊孩子,例假不准,有可能你一辈子都怀不上孩子的。”老太太很是着急,这事耽误不得。
第二天严秀芬一听,也急了,自责道:“怪我怪我,只顾着担心阿渊的身体,没想到姗姗不懂这些。我这就去问问小汤。”
汤耀文倒是懂一些,可是他是外男,不方便,便推荐了自己的一个女性朋友过来。
邵驰渊很是惭愧,他疏忽了,没看看女性生理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