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章 身世线索(二更)(4 / 4)

一份报纸,不禁蹙眉:“这是谁啊?”

画面上是一对年轻夫妻的合照,女人穿着洋裙,跟她长得有五六分相似,眉眼弯弯,笑着挽住了一个男人的胳膊,男人正摘下帽子向谁挥手,所以五官有所遮挡,看不清楚。

报道的标题是——新青年掀起进步思潮,叶启荣携夫人归国投身革命运动,时间是一九一九年。

报纸泛黄,但是依稀可以看出来,这对夫妻年纪不大,看着二十不到,活到今天的话,差不多七十左右。

叶姗姗看向了下一份报纸。

又是那个女人,这次她只有一个人出镜,标题是——劳燕分飞,叶氏夫妇离婚收场,时间是一九三四年。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有一张报纸再次提到了这个女人,但都是悲剧:叶氏夫妇的长子送鸡毛信牺牲,次子和三女儿在重庆大轰炸后失踪,小女儿生在长征前夕,送给老乡,找不回来了。

报道再次给了这个女人一个特写,但那是孤独寂寞的身影。

女人徐娘半老,穿着褪色的青花旗袍,撑着油纸伞,提着菜篮子,迎着风雨,从沪市的弄堂里向外走。

报道里着重提及了女人前夫家的小姑子,说要资助她,但被她拒绝了。

她要做铁骨铮铮的女人,不实嗟来之食。

记者问她如何谋生,答曰:写些不入流的庸俗小说。

篇末,以记者的口吻说道:叶夫人谦虚了,你可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

叶夫人强调:鄙人已然离婚,请称呼我的本名,周若彤。

篇末提及的小说,叶姗姗一本都没看过。

她继续阅读别的报纸。

看完,她满是唏嘘的问道:“霍家大太太,就是这个叶氏夫妇的亲属?”

“对,她是这个叶先生的妹妹。叶先生是因为投身革命,跟夫人聚少离多离的婚,一九四五年往后的报道我就找不到了。”邱硕解释道,“霍家大太太不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老家是内地沪市的,淞沪会战时期才避难到了这里,携带大量家产,最后以叶家孤女的身份跟霍家联姻。联姻前曾强调家产有她兄长的一半,如果找到兄长遗孤,必将归还。结果她心地太过善良,最终还是被霍先生吃了绝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