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天碑的始末(1 / 2)

茅山天师 九九瑞阳 2358 字 7天前

这一切的开端,都要从宋神宗的一次泰山封禅大典开始说起

其实,早在杨家将演义等成书之前,泰山地区已有杨家将故事流传,明代学者陆采览胜纪谈卷一杨六郎中说“宋真宗封泰山,武臣杨六郎者,见一红裳女子,自灵岩山洞中出,顶香迎驾而前,杨抽矢射之而隐。取香以呈帝,帝嘉其异,命六郎为守土巡检,有司立精礼寺以表神迹。有松一株大数抱,本朝弘治中,知府遣老人薪之,老人寻为虎所伤,家亦被焚。今其山下有杨六郎墓。”

按陆采于嘉靖十三年正月至泰山,有泰山稿一卷,集录其登泰山吟咏,又有览胜纪谈十卷,多录于泰山所闻之轶事传说。“杨六郎”这一条即所采泰山轶事之一。

据此可知,泰山杨家将故事及遗迹的出现,与北宋前期的重大事件“天书封禅”有密切的关系。

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为洗“澶渊之盟”之辱,宣称奉“天书”符瑞,举行规模盛大的封禅大典。

当年十月,宋神宗封泰山,禅社首山

在当时那起重大案件中,杨延昭,就是陪同宋神宗封禅的护卫,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杨前辈碰见了一个人

与其说是一个人,倒不如说是他是神,来的更直白一点

在上述的故事中,有对这件事情的描写,但是描写的并不完全,其中说杨延昭曾经见过一个人,两个人于泰山之上,密谈了很久

而那个人是谁,杨前辈自己也不清楚,只能依稀分辨出,那是一个老者,而他也一直用泰山的名号来称呼自己,就姑且称他为泰山老人吧

泰山老人遇见杨前辈之后,就向他说明了这无字天碑中的秘密

这碑中,乃是他曾经于一千年前封印的一个魔物,而他也用一些手段炼制了这块石碑,用来镇压魔物,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境魔和无字天碑

那位老者曾经说过,境魔乃是得天地而生,只要人心有恶,那境魔就为不死不灭,因此只能将之镇压,并不能将之彻底抹除

但是封印并不是万能的,迟早有一天会破损,而封印出现破损的那一天,境魔可能会再次出世,因此,他需要有一个品行高洁之人驻守于这天碑之中,用来做镇压境魔的阵眼,如果境魔有异动,可以第一时间察觉,而后采取措施

由于境魔乃是人心之魔,因此心性不坚定者,是万万无法担当此大任的,思量权衡之下,老人觉得,杨前辈正是不二之选

当杨前辈得知了这境魔的危害之后,也是当即决定,愿意接手镇压这个魔物

于是,在杨前辈死后,他的魂魄并没有堕入轮回,而是受那老人的接引,来到了这石碑之中

石碑内的空间,乃是那个老人所炼制,所以其中蕴含着能够镇压住境魔的强大力量,而杨前辈的魂魄,也在这股强大的力量作用下,越来越强,几百年的时间,便达到了神鬼的层次

杨前辈曾经也问过老人,既然你知道这境魔总有一天会逃出封印,而境魔又如此危险,为什么不亲自来镇压他呢

老人只是笑着说道,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相比之下,境魔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那个时候的杨前辈,像是一个好奇的孩子一样,什么事情都要询问,但老人只是笑笑,再也不说话了。

只是留下一句话,如果事情到了处理不了的局面,也就是说,凭借杨前辈自己,是难以压制住境魔的,到了那是,会有人来帮他的。

所以,等到境魔将要破封的时候,杨前辈一直在等,等人来帮他,所以,才有了后来炳灵公的到来

杨前辈的故事到了这里,也基本清楚了,所有的关键点,都来自于那个神秘的老人

杨前辈的百年镇守,炳灵公神识的远道而来,一切的一切,都被那个老人安排好了

又有镇压境魔的能力,又能洞悉未来,这个老人到底是什么人

而我的眼睛,也在这一刻,猛然睁开,眼神所及之处,依旧是杨前辈那张和煦的脸。

“小家伙,这就是我的故事,我希望你能记住,因为今日之后,可能再也没有杨延昭这个人了”

杨前辈轻轻的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

这一刻,我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只能躬身行礼道“前辈,我一定不会忘记的”

听到我的答复后,杨前辈点点头,而后猛然起身,手中长枪挥舞,又是一步跨了出去

“炳灵公恐怕我们要背水一战了,可还能战否”

杨前辈大笑着,豪放说道

炳灵公也是爽朗一笑“有何不可我本就剩一道神识,还有何惧倾尽全力一战,就是我最后的荣耀无非就是鱼死网破”

听到两位前辈的豪言壮语,境魔却在一旁放声大笑起来,笑声中冲满了讥讽的情绪

“究竟是鱼死网破,还是以卵击石,恐怕你们心中比我要清楚吧”境魔笑道。

杨前辈却不以为然,扬起眉毛自信道“哦无端的自大,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忘了告诉你了,将你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