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苏暖暖来到徐和义家。由于最近学习了中药制作,苏暖暖对于中药材十分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动物、矿石……这些不能在空间里种植的药材。
她主动去沈之河的明河医馆帮忙。
作为一个老中医,沈之河医馆里也请了帮工,他主要负责抓药和收款。
苏暖暖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来辨认药材。她虽然也认识一些中药材,但是那些都是来自植物药材。而且,学校讲的中草药并不是很全面。
只有在医馆里,苏暖暖才会认识更多常用的药材。
苏暖暖来医馆帮忙,沈之河很高兴。
在没人过来看病的时候,他也很乐意教导苏暖暖一些简单的中医知识。
苏暖暖听了两耳朵,注意力最终又放在了认识药材上面。
明河医馆的客流量还是挺大的,基本上没有见沈之河闲着。医馆里帮工的小哥叫李明,是生活在附近胡同里的人。
比苏暖暖大个五、六岁的样子,苏暖暖来到医馆后,都是由李明招待的。
知道苏暖暖是沈之河的干孙女,李明对她的态度热络许多。不过,苏暖暖并没有因此就觉得高李明一等。
面对李明这个已经在明河医馆干了五年的药师,苏暖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向他学习。
在得知苏暖暖是来帮忙的时候,李明就教了苏暖暖基本的抓药知识。
随着药方,在身后几百个小格子里抓取药材。看着李明娴熟的动作,不用眼睛看,就能抓取大致的重量,苏暖暖眼中闪过佩服之色。
苏暖暖学着李明的动作,抓药。在抓药的过程中,她的动作虽然缓慢,但是认识了不少中药材。其中,有许多,学校的课本上基本没有讲。
苏暖暖觉得自己受益无穷。
其中,让苏暖暖最震惊地是中药材的重量。
每一张药方基本上都是十几味药材,而一个患者一般需要七剂或者14剂,当然还有更多的。
众所周知的,中药材一般都很大。因此,每个患者过来抓药的时候,都像是进货一样,没有一个人不提着两大包药材出去的。
相比于中成药,中药材的弊端就很大了。
苏暖暖也是第一次发现,喝中药竟然那么麻烦。这也让苏暖暖更加坚定了把空间里的药材加工成中成药。
在苏暖暖和李明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了明河医馆。
苏暖暖正好看见她。来人正是帮苏暖暖搬过东西的阿秋。
此时,阿秋的身边跟着两个长相相似的小孩。小孩应该是一对龙凤胎,一左一右地牵着阿秋的手,怯怯的看着明河医馆里的人。
阿秋并没有看到苏暖暖,但是苏暖暖一眼就认出了阿秋。
不过,见阿秋似乎是来看病的,苏暖暖就没有上前打招呼。
李明也看到了进来的三人,嘴里叹了一口气。
“唉,真是可怜的一家人。”
听到李明的话,苏暖暖有些好奇。虽然上次从邮递员那里知道了一些阿秋家的情况,但是那时候她和阿秋并不熟悉,就没有过多地打听。
现在听李明的话,似乎对阿秋家很熟悉。
于是,苏暖暖就问道。
“明哥,你认识阿秋?”
李明点点头,对于苏暖暖认识阿秋有些奇怪。
“暖暖,你也认识阿秋?”
苏暖暖点点头,道。
“之前,我请阿秋帮我搬过两次东西,她看起来很高兴。”
听见苏暖暖的话,李明脸上没有任何意外。
“也是,她也就能靠一把力气干活。”
李明把上一位客人的药材打包好后,交给对方。空下手来,他就继续和苏暖暖唠嗑。
其中,唠嗑的内容当然还是刚才进门的阿秋了。
“阿秋,小时候是读过书的。可怜,十岁那年,她爸给人扛货被倒塌的货物砸中,当场就丧了命。阿秋的妈不是好的,在得知阿秋爸去世后,卷了家里所有的钱跟一个南下的商人跑了。阿秋那个时候才十岁,她的弟弟妹妹才刚出生。”
这是苏暖暖第一次听到阿秋的身世,比她想象的还要惨。
李明看着苏暖暖脸上怜悯的表情,摇了摇头,继续道。
“其实,这还不是最惨的。阿秋的妈虽然跑了,但是阿秋爸的东家赔了不少钱,这些钱足够把阿秋姐弟三人养大。”
听见李明的话,苏暖暖心中有一个不好的预感。
财帛动人心,更何况阿秋姐弟三人都是无依无靠的小孩。她虽然不知道阿秋爸的东家赔了多少钱,但是能把阿秋姐弟三人养大,肯定是不少的数目。
阿秋姐弟三人就像是闹市里小儿抱金一样,一定会招来许多奇葩极品。
果然,李明接下来的话印证了苏暖暖的猜测。
“阿秋爸死了,妈跑了,三个孩子即使有钱也照顾不好自己。所以,这个时候,阿秋的表叔自愿过来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