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宝光斋(2 / 3)

大嫂,咱们俩是没有婆母,所以你才能坐这儿和我感叹,不然你以为儿媳妇是那么好当的?”

她也有两个交情还算不错的朋友,另外也和祝泽宁同僚的家眷打过交道,禹国孝道大过天,儿媳难当。

像常金花这样的婆母,和她公爹那样的公公才是少见。

郑淑慎想起自家爹娘和家里的嫂子,赞同道:“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三家关系亲密,席间也没分什么前后院,在宴客厅摆了张大圆桌,众人同席吃饭。

琼娘要吃药膳,三个小孩单独在常金花屋里摆了一桌,阿寻同旁人一起吃饭有些不自在,干脆也陪着他们。

常金花手艺和外面酒楼的大厨又是不一样的滋味,大家吃的是宾主尽欢。饭后又闲聊两句,客人才起身离开,约定年后再聚。

小年之后时间便快了起来,眨眼就是年根底下,宋亭舟一如约定那样带孟晚去了宝光斋。

宝光斋是盛京较为有名的首饰铺子,据说背后的主子是京中贵人,但盛京城的贵人数不胜数,谁也不知宝光斋的东家是谁。

宝光斋虽然只有两层楼,但铺面广阔,一层就有三个前门,大冷的天外头还站了人迎客。

年底来置办首饰的人不少,大部分都是相互作伴的女娘和小哥儿,携手来的孟晚和宋亭舟在里面很是打眼,更别说孟晚出众的相貌,走到哪里都是焦点,频繁惹人偷偷打量。

他俩到宝光斋之后,宋亭舟牵他直奔二楼。孟晚打趣道:“宋大人很熟门熟路嘛?”

宋亭舟与他相连的手用上了些力气,他认真解释道:“是泽宁听说我们要来宝光斋,同我说二楼摆的才是他们铺子里的精品,叫我不用在一楼浪费时间。”

祝泽宁官虽然小,但有个好爹,祝三爷这些年走南闯北没少挣钱,虽说没有孟晚富得这么夸张,但家底也是十分丰厚的。

祝泽宁从小富少爷做惯了,实际上是没过过什么苦日子的,也有过花钱如流水的作态,直到中进士后在盛京安家才稍作收敛。

他闲不住,这么些年不说把盛京城逛个遍,但也算得上是半个当地人了,一些有名的店铺什么情境背景,他都能说得上来点门门道道。

二楼楼梯口站着两个迎客的伙计,竖起耳朵一听就知道上来这两位是不差钱的,争相上前接待。

“客官要看些什么?咱们宝光斋应有尽有。”其中一个伙计距离孟晚他们更近,抢了先。

宋亭舟从袖兜里抓了小把铜板递给他,“不需要,我和夫郎自己看。”

伙计收下铜板还想再说,却被宋亭舟的冷脸给吓住了,悻悻退回楼梯口去。

孟晚用被握住的手指弹了两下宋亭舟的手掌心,宋亭舟肩膀向他所在的方向稍稍倾斜,眼眸微垂,音调柔和,“怎么了?”

“楼上怪热的,我把大氅脱了你帮我拿着?”二楼明显比一楼服务精致,里面熏香的香炉都不下一个,炭盆和炉子都有,刚上来就有一股混杂着香味的热浪扑来,孟晚想脱外套,一手被他抓着又不好操作。

宋亭舟帮他把大氅脱了,放在自己臂弯处挂着,全然不管那些明里暗里扫视过来的目光。

二楼的展台面积和一楼一样,各种高低错落的木制展台,根据首饰的种类、材质分类陈列。

不同的是人比一楼少了一半,都是身穿锦衣的人在看,不时还有管事的拿出一批批贵人定做好的首饰亲自带人送货上门。

“晚儿,这个喜欢吗?”宋亭舟拿起一根青绿色的玉簪子,他不懂什么材质,只觉得这根看着最顺眼,因为簪头也是祥云样式,比曾经他在镇子上买的精致传神许多。

孟晚对这些玉器也只是略知一二,其中一半的认知是聂知遥告诉他的,另一半是他划拉首饰当家当的时候,怕被人诓骗,自己又主动了解了一点。

“这是岫岩玉吧?”孟晚拿起来打量,然后轻轻放了回去,“我还是更喜欢白玉。”

二楼的管事早就看到他们上来,只是有眼色的没有上前打扰,这会儿听到孟晚的话忙上前问道:“客官要找白玉?这边有上好的和田玉,要不两位过来看看?”

他俩被带着往最东侧走,过去后才发现那里面有几间小型包厢,管事的把他们领到其中一间无人的包房,说要去取玉。

孟晚揭开桌上茶壶的壶盖,里面是尚存余温的碧螺春,“不愧是盛京名店,买个首饰还要搞些排场。”

听他这么说宋亭舟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算计着正门和楼梯的位置,然后走到窗边作势要推开窗户,岂料面前的窗户竟然被人从外头打开,窗外不是外面热闹的街景,反而是一间亮如白昼的密室,也难怪孟晚和宋亭舟进来后一时间都没有发现不妥。

“乐正崎?”孟晚知道此情此景诡异至极,下意识用气声喊了一句。

乐正崎做寻常打扮,也似出来闲逛的普通人一般,他眼神复杂的看着面前的夫夫俩,“还以为宋大人起码要两年后才会回京,没想到竟然会提前。”

宋亭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