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非常不划算(1 / 2)

清末到民国。

中国这片土地上,一直是多灾多难的。

1894年,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鼠疫,随着疫情的蔓延,对上海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而在十几年后的1910年,在中国东北也爆发了一场死伤人员达60000多人的鼠疫。

这些经历都表明一个问题。

执政者不迅速建立防疫机构,采取有力措施,管控流动性,面对医疗手段无法解决的瘟疫难题,中国百姓只能等待死神的到来。

即便是清朝末期,不停被列强欺辱,局势摇摇欲坠,统治者面对恶性传染病,也不敢大意,将出现鼠疫病患道德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直接改造为防疫医院,又在北京成立京师防疫局。

防疫局成立一年后,清政府倒台,1914年,北京出现瘟热、白喉等传染性疾病。

北洋政府在内务部成立临时防疫处,但此机构只负责一些行政事务,并不对患者的病情有治疗作用,不久政府便索性将其改造为传染病医院,由政府出钱进行患者的收治工作。

在应对1918年山西大规模鼠疫的疫情中,防疫处完善成为政府管控和传染病医院两个部门。

南京国民政府北伐成功,北京改名北平,就传染病医院而言,虽其上级主管部门一换再换,其由于经费短缺也曾濒临破产倒闭,直到1934年卫生处接管医院之后情况才逐渐好转。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转变。

不管是传染病医院还是管控部门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吃着民国的俸禄。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以后,不管是传染病研究和治疗的医生,还是学者,流落在华北的很少。

都有组织的转移了,转移到了西南。

未来撑起我党传染病防疫事业的李志中和姜恒明等人,虽然已经入党,1937年才大学毕业,目前还不知道在国统区哪个犄角旮旯。

接到江向阳求助的段宏巽,顿时有些头大。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发现,

民国中央防疫处正在搬迁途中,武汉沦陷以后,从长沙带着设备,前往越南,通过滇越铁路,前往昆明。

即便是段家那么多故旧,好友,依然联络不上中央防疫处的专家。

最快的速度,给江向阳回电以后。

段宏巽跑到吴先生府邸,无力的吐槽。

“小鬼子太恶心了,简直没有人性,战场上打不过我们的人民军队,一边在华北囤积毒气弹,一边在胶东空投鼠疫病毒。”

怎么会这样?

这些天,抱着《大秦帝国》爱不释手的吴先生,本来心情很好。

这小说内涵丰富,情节曲折,故事精彩,作者也很传奇。

更映射中华民族在绝境时候的不屈,然后触底反弹。

听见这么一个消息,肺都气炸了。

小鬼子就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的民族。

鼠疫啊,至今没有特效药物,每一次爆发,都带走无数无辜者的生命。

“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大人说起香港,广州那次爆发鼠疫,整个上海,都人心惶惶。二十多年前,东北爆发的那次鼠疫,甚至波及到了北京,八路军有没有针对性的应对办法?”

对于毒气弹,吴蕴初还是能帮忙的,他在上海开工厂的时候,就生产过防毒面具。

可惜国民政府对这件事并不重视。

他的工厂也从来没有得到过军政部大规模的订单。

可是对于传染病防治,他就比较外行了。

“江向阳还是有一些本事的,他从鬼子情报中得知,鬼子在东山省,有一支灭绝人性的部队,不仅用我们中国人的活人做试验,还在培养霍乱,炭疽,鼠疫等各种细菌,病毒。在胶东八路军根据地,一直防着鬼子来这一手。”

“华北各乡镇,村镇,都被八路军组织起来了,对于鬼子飞机,异常的警惕,不要捡拾鬼子飞机空投带病毒的东西,展开灭鼠活动。发现鬼子飞机空投不明物资,立刻上报。”

“这次鬼子竟然选择了人口密度比较大的招远,还试图把病毒丢到县城里去,因为他们想把活体的老鼠用降落伞带着木箱子丢下来,才没有成功,江向阳肺都气炸了。”

没吃过猪肉,吴蕴初是见过猪跑的。

越是城市,越是人口密集的地方,爆发烈性传染病的威力就越大。

反而中国农村,因为人口流动性低,几千年农耕文明造就了大部分村庄都可以自给自足,只要管控到位,反而危害比较小。

“我哥发电报给我说,负责隔离的战士们都在请战,说自己一旦不幸感染,就主动去青岛,最好把传染病,传染给鬼子兵,让他们在军中蔓延,被江向阳生生阻拦了。”

玉石俱焚的做法。

吴先生对八路军战士的大义凛然,肃然起敬。

青岛虽然被鬼子占领,可是还是有很多中国人。

那种大型城市,人员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