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太平山下,城是李加诚的城?(2 / 4)

开来。

而他们这些人,仿佛就是林浩然的绊脚石一般,被林浩然不断出脚踢开。

“李察信先生,你说得对。“李加诚转过身,看向李察信说道:“我们不能继续坐以待毙了,林浩然的崛起确实挤压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但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联合其它势力一起与林浩然竞争,或许是我们如今最好的办法,另外,既然香江的市场有限,那我们就必须开拓新的战场,和记黄埔,是时候加快速度布局海外市场了。“

“李生,加大对海外投资的力度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但咱们得清楚,咱们的根基扎在香江,核心业务也几乎都集中在香江,要是想拓展海外布局,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所需时间相当漫长。

您瞧瞧怡和洋行,为了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可是耗费了整整数十年;还有汇沣银行,它也早早地开启了海外布局,可一直都没能摆脱对香江市场的依赖,也正因如此,最终它才会被林浩然先生击败!”

说到此处,李察信不禁为汇沣银行深感惋惜。

要知道,作为英国人的李察信,汇沣银行成为香江商界霸主,绝对是他们这些英国人的骄傲。

可以说,一直以来,汇沣这个品牌,就是香江金融界的代表,在全球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可谁能想到,即便汇沣银行如此辉煌,这个商业帝国却在它最为鼎盛的时候轰然倒塌!

唉,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

李加诚闻言,虽然没有开口说什么,可实际上内心却是认可了李察信的说法。

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正如李察信所言,想要布局海外以减轻对香江市场的依赖,绝非易事。

以汇沣银行为例,自创立之初,它便高瞻远瞩地开启了海外布局之路,先后在伦敦、曼谷、日本横滨,乃至北美旧金山等重要城市设立分行机构,至今已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

从这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末期起,汇沣银行更是动作频频,接连收购了中东英格兰银行和有利银行;

近两年,又马不停蹄地相继将美国海丰银行收入囊中,其在海外布局上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即便汇沣银行如此殚精竭虑地经营,却依旧难以摆脱对香江市场的重度依赖,其超过90%的盈利都源自这一市场。

反观海外市场,不少业务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汇沣银行只能不断从香江市场抽取资金,用以填补海外市场的亏损窟窿。

如此一来,一旦香江市场遭遇挫折,这个看似庞大坚实的银行帝国,便会如大厦崩塌一般,瞬间土崩瓦解。

就海外布局的前期成效而言,汇沣银行实际上比怡和洋行还要逊色。

毕竟,怡和洋行早早便实现了海外资产超过香江资产的目标,即便最终香江业务遭受林浩然的毁灭性打击,怡和洋行仍能凭借海外市场屹立不倒。

但无论是怡和洋行,还是汇沣银行,它们都远远不具备林浩然那样的远见卓识与竞争优势。

林浩然布局海外之所以能如此顺风顺水,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知道世界未来的大致走向。

就像他清楚日本八十年代会爆发经济泡沫,又大概知道美国哪些优质股票在未来会有惊人的涨幅……

这些关键信息,可不是其他人能够提前预知的。

所以,对于一家以香江为核心的企业而言,想要减轻对香江市场的依赖,那真是难如登天,没有很长的时间去布局,都难以做得到。

但林浩然却是个独一无二的例外!

毕竟,他可是穿越者啊。

前世虽然他没有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可通过书籍、互联网、教育等等方式,他所了解到的知识,是庞大的。

在那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他早已对这几十年全球经济发展的脉络有着一定的了解。

要是穿越者都没点与众不同的本事,那这趟穿越可就真是白穿越了。

“嗯,我明白布局海外市场绝非易事,所以我很赞同你提出的联合其他势力,共同对抗林浩然的提议,坐以待毙也不是我的性格。

像如何联合中华电力、渣打银行、怡和洋行这些势力对抗林浩然,你心里有什么具体想法,展开详细说说。”李加诚接着说道。

“李生,中华电力的主营业务和置地集团并无竞争关系,甚至和港灯集团也算不上直接竞争,这两家电力公司隔着维多利亚港湾,一南一北各自负责自己区域的电力供应,一直相安无事、互不干扰。

不过,李生,您应该也清楚,掌控中华电力的嘉道理家族旗下还有一个重要产业——香江上海大酒店公司。

这家公司旗下的香江大酒店、香江半岛酒店,都是香江现存历史极为悠久的奢华酒店,尤其是半岛酒店,自开业以来,始终稳坐全球顶级酒店的标杆之位。

然而,我经过调查发现,最近一个月,不管是香江大酒店,还是香江半岛酒店,客流量都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