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拿富人当冤大头(2 / 4)

这意味着,香江电话公司无法实现私有化。

不过,能够绝对控股一家垄断性的企业,林浩然也知道,太贪心不行,这样其实也已经很满足了。

看着手上这份策划书,林浩然微微颔首,他也算是移动电话的早期测试者之一,这几个月下来,感触颇深。

移动电话带来的便利,相较于以往,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他无需再被固定在某一部电话机旁,随时随地都能接打电话,自由度大大提升。

而且,信号稳定性也相当不错。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施勋道的家中,甚至是在行驶的车上,都很少遇到信号中断的情况。

当然,这或许也和他的办公室位置有关,毕竟处于较为空旷且楼层较高的地方。

不过,首批移动电话的用户,肯定都是非富即贵,他们的办公环境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入网费、通讯费、购机费等定价问题,决定好了吗?”林浩然问道。

“暂时还没定下来,定价着实是个大难题,为了搭建移动蜂窝信号网络,前期我们投入数亿港元,想回本,难度不是一般大。

还有摩托罗拉dyatac8000x移动电话的代工事儿,原本我们打算拿到产品技术授权后自己代工生产,可摩托罗拉公司死活不松口,就是不愿意授权。

后来经过多轮谈判,他们也意识到,要是在美国生产,成本高得离谱,好在香江在科技产品领域的零配件工厂挺齐全,就连英特尔这种技术领先的半导体公司都在香江开了封装厂,因此如果把代工产品线放在香江成本能低不少。

所以最后他们决定和咱们成立合资工厂,场地、前期投入这些我们出,技术他们提供,关键配件从美国空运过来。

股权方面,我们占51%,他们占49%,这么算下来,我们在移动电话业务上投入的资金太多,可目前香江市场又不大,定价高了,用户数量可能比预想的还少;

定价低了,短期内根本收不回前期巨额投入,盈利更是没个盼头。”马世民眉头紧锁,满脸苦恼地说道。

林浩然闻言,微微颔首,点了点头。

其实,关于定价这事儿,他前世还真无意中看过相关的文章。

如果香江电话公司没有突然和摩托罗拉公司联手,按原本的轨迹,到1983年,首先在香江开通移动电话业务的该是和记黄埔旗下的和记电讯。

当时,和记黄埔察觉有线电话业务发展艰难,而移动电话业务却是个难得的机遇,于是果断抓住时机,成立和记电讯,从移动电话业务切入,成功打破了香江电话公司在通讯领域的垄断。

那时,移动首批移动电话的公开售价普遍高昂,通常在2万至3万港元之间,而入网费也需约6000港元。

由于市场需求极为旺盛,产品供不应求,在黑市上,这大哥大的价格更是被炒至每台5万港元左右!

除此之外,每月还需缴纳150港币的基本服务费,每分钟通话费更是高达1港币,而且无论是拨打电话还是接听电话,均要收费。

可以说,无论是有线电话业务,还是无线电话业务,都是能带来长久暴利的稳定生意。

所以,尽管香江电话公司在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想要收回成本,其实并非难事。

“首批是限量发售吗?”林浩然思索片刻后,抬头发问。

“肯定要限量,受基塔技术和数量的限制,使用我们移动网络的人越多,信号就会越差,所以必须加以限制,经摩托罗拉工程师团队的估算,目前用户数量不宜超过三千人。

因此,我们决定首批用户就以三千为上限,不过,三千人也不算少了,我们担心要是价格定得太高,连这三千位客户都难以招揽到。

老板,您对定价有什么建议吗?”马世民询问道。

移动电话开启商用,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首开先河,没有任何可借鉴的范例,所以对于香江电话公司来说,定价着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难题。

“我的想法是,价格尽量往高了定,比如说,电话机一台定价五万港元,入网费一万港元,每月基本服务费500港元,每分钟通话费2港元。当然啦,价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续可以适当调整,但总体不应该定得太低!”林浩然思索片刻后,笑着说道。

“噢?老板,您给出的这个价格,比我们这段时间讨论的价格可高出不少啊,要是这么定价,岂不是会把很多潜在客户都挡在门外了?”马世民眉头微蹙,说道。

“拒之门外就对了,首批如果客户太多,对我们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我们的移动信号网络也应该支持不了如此多的客户使用,既然要打造高端、垄断性的通讯服务,那从一开始就得树立起高门槛,吸引那些真正有实力、有需求的顶级客户。”

“可这价格实在是太高了,就算香江有不少富人,也未必都能接受啊。”马世民还是有些担忧,眉头皱得更紧了。

五万港元一台机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