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世家大族的天下,就算是将领,也很少是北境将领那种纯草根。冯襄家学渊源书也没少读,最起码他知道在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中,一个成功的皇帝不仅要文治,还要有赫赫武功。
而能亲征的皇帝,具备‘天命’。
看起来北境可比长安那个舍得下血本,亲征有个万一,北境国本动摇。
大王作为这支骑兵的主人,不提亲征带来的的政治意义,只说提升士气这一项,足够让本就难打的这一仗雪上加霜。
大王可没什么压力,他为了‘合群’正带着白泽混在雪骑堆里,白龙白泽,和雪骑的白马是一国的。他肯定是开天辟地头一个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还在注意队伍造型的。
在东都侯问用不用把攻城的火炮营前提,先震慑一下的时候,这货想了想同意了。
冯襄就见挟毁天灭地万钧气势扑来的玄甲骑兵停在了城门外一里,然后中间让出一条通道,一队穿半片甲的士兵一人抱一架奇怪武器?站到了骑兵前沿。看过阅兵的人会知道,当初这个打扮的属于北境海军,来自战舰编队。
还没等冯襄细看,就觉得阵中金光一闪,一支箭穿云而来,速度很快转眼到了眼前!
这箭不是前边队伍射的,射日弓金光一晃而过他也看出那道金光是在后面阵中。冯襄估摸了一下距离,心凉半截。
这射程是怎么回事?!
没给他机会震惊,这势大力沉的箭已经到达。倒没射到人,而是把一个城墙上砖石垛子轰开了,士兵捡起来发现上面绑着东西马上送了过来。
冯襄看到那花里胡哨金光闪闪的箭羽,对这箭的主人有了点猜测。
北境王有点本事很难杀,在他这个圈层不是什么秘密。
魏慎还在那感叹大王有了这射日弓连使者都省了,冯襄已经解开了那条布帛。
布不小,字很大,一打开像个告示,随时能贴去街头。魏慎说这玩意让谢渊看见,非自闭了不可,大王对此嗤之以鼻,“你就是嫉妒本王文采!”
魏慎:“……那我可真没什么见识。”谁要嫉妒这种破玩意!
东都侯:……
冯襄打开的时候也一脸疑惑,这字……草书吗?
不过好歹也能看懂。
【冯将军,听说本王高祖曾夸将军祖父为国之干将,父皇又十分信重将军,将陪都雒阳交给将军驻守。
本王知道雒阳守将是将军十分开心,现特意绕道雒阳邀请将军一道去长安征讨逆贼!
百里钧为了皇位挑起战争,造成生灵涂炭,篡位逼死忠臣,我们要一起唾弃他!
天下已大乱,唯最快速度统一,大晋才能早日恢复生机。本王要在这说点大实话了,这天下无人挡得住北境的玄甲骑兵,不管怎么折腾死多少人,最后都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本王赢。
冯将军,如果本王想,一刻钟就能把雒阳城墙炸开个口子,两刻钟就能冲进雒阳城。别折腾了,跟本王去长安讨逆,让雒阳守军好好活着吧!
你好好想想,可不要任性哦!---百里靖】
冯襄读了一遍,难以置信。抖抖大王的大告示,又认真读了一遍。
十二的北境王劝年过四十的他不要任性?!
东都侯也在委婉的问大王呢,会不会写的太随意了?
大王理直气壮:“一看就是本王手书,多有诚意啊!就这冯襄还能不满意?既然他是大晋的忠臣良将,是我爹让他在这守雒阳,百里钧说不定都把我爹钦定的继承人砍成一块块了,他还在这守什么?给谁守的?他领过百里瑾粮饷,现在就该跟本王一起西征长安给百里瑾报仇!”
“他要是真答应,殿下真带他走?”
“带啊!不是猛将吗?”
“……冯襄带走,雒阳怎么办?”
“我们带上雒阳驻军打长安,把洛水关的人留下守雒阳呗。带他们一起走,不用交手一路上就能看清我们实力了,只要脑子没有包,他们就会真心实意加入我们。而、我们走了老二打过来了,雒阳守军实力肯定不如洛水关,不留些自已人万一守不住我们不是白折腾了?”大王还等着提交户籍册,拿到全地形图呢!
东都侯:……
谁的心眼子成精单独跑出来了!
出征时候谢渊和薛相反复叮嘱他适当约束大王,这都成精了,你们在家怎么不约束!
。
百里钧固然是谋逆,但在冯襄看来大王也差不多,无非一个先动手一个后动手,后者占了点道义。
可大王的威胁句句大实话啊!
北境王说的一点没错,泰和帝八成已经死了,他这雒阳给谁守的?跟北境王打一仗,胜率…不大,好吧看这阵势八成是没有。虽说雒阳城不是那么好攻的,他也没看见对面带云梯之类的登城工具,但他们前排抱那个武器,不会就是炸城墙的吧?对于怎么炸,其实他没什么概念。
冯襄把大王的‘信’拿给副将看,大王已经骑着白龙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