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百姓集体请愿,这是张新所没有想到的。
看来他们的日子已经快过不下去了。
这让张新十分为难。
若是增兵,彻底收复并州的话,那就没有足够的兵力去打益州之战了。
除非他把刚刚整编好的屯田军再拉回来,然后不顾民生的加税,征调民夫。
这显然不可能。
可若是不增兵,继续按照原计划执行,又怕百姓失望。
益州他要。
并州的民心,他也想要。
智囊f4看完战报,迅速开始思考,权衡利弊。
过了一会儿,荀攸开口问道:“不知明公是想......”
“我全都要。”
小孩子才做选择。
张新看向荀攸。
“公达可有良策?”
荀攸没有回答,继续低头沉思。
以关中目前的实力,双线开战,根本承受不起。
调青州之兵?
太远了。
且不说两千里的路程,一路还要横穿太行、吕梁这些山脉,物资难运。
即使是真的收回了并州的所有失地,雁门、云中、定襄、五原、朔方、西河、上郡这七个郡加起来,都凑不出四十万人口。
为这三十多万的人口,消耗掉青州的战争潜力,迟缓统一天下的步伐,怎么看都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至于南匈奴的三十多万部众?
人家是附属国,只负责上贡,朝廷是不能直接对牧民们征税的。
更别说收复并州以后,还有两千里的漫长防线。
想要守住这漫长的防线,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堪称恐怖。
冀州距离并州较近,调那里的兵马?
也不行。
张新平定冀州还没满一年时间呢。
冀州被韩馥和袁绍破坏的民生还没有恢复,还要为了迁都建造宫殿,修缮城池......
眼下的冀州,完全不具备出兵远征的条件。
让并州百姓再忍耐几年,等张新收拾完中原诸侯以后,再回过头来收拾鲜卑,这才是正解。
“明公。”
荀攸思来想去,实在是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开口劝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你的心也别太大了。
就按照原计划执行吧,先把益州拿下,然后休养生息几年,横扫中原。
只要统一了中原,区区并州,那还不是手拿把掐?
现在还是先苦一苦百姓吧......
反正到时候你去收复并州,百姓一样会感恩戴德的。
沮授立刻表示了赞同。
他是真怕张新向并州增兵。
青州兵太远,关中兵要留着打刘焉。
那就只能调冀州兵咯。
沮授身为冀州人,肯定不希望自已的家乡遭受损失。
贾诩对此也表示了赞成。
并州百姓死不死的,关他屁事?
若是再过三年时间,张新想要收回并州,他一定不会表示反对。
三年的休养生息,足够积蓄起一定的国力了。
可现在是什么情况?
关中残破,刚刚恢复秩序,冀州还在依赖青州输血。
一个搞不好,张新自已就能把自已给打崩了。
“奉孝。”
张新见四个谋士有三个都不同意,转头看向郭嘉。
“你怎么看?”
他作为一个底层出身的人,最是明白底层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么艰难。
当年若不是张宝,他估计就得病死在那个小县城外的难民营里了。
张宝之志,便是扫清天下,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太平世界。
人人平等这玩意虽然不现实,可让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饿了有的吃,冷了有的穿,努努力还是能做到的。
张新身为穿越者,又继承了张宝遗志,是真的不忍心看到百姓受苦。
当然了,若是连智囊f4都想不出合适的办法,他也会尊重客观事实,不会圣母心泛滥,硬要增兵。
他要是把自已给玩死了,那才是对天下百姓的不负责任。
郭嘉原本也想表示反对,但看到张新脸上的表情,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明公稍待,容臣思之。”
张新心里升起一丝希望,也开动脑筋想了起来。
荀攸等人见状,便明白了张新的倾向,心中暗叹一声,重新开始思考。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
堂内一时间安静下来。
片刻,郭嘉开口说道:“明公不如调幽州之兵?”
张新一拍脑门。
对哦。
我怎么把刘虞给忘了!
刘虞汉室宗亲,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自已以天子名义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