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巡视关中(1 / 2)

张新得了法正、孟达之后,继续向西,到陈仓视察了一下防务,随后转道向北。

关中的北边是黄土高原,南边是秦岭,县城基本都集中在中部的渭水、黄河一线,呈东西走势分布。

南北两边的县城都不多。

不过相比于秦岭山脉的险峻,北边的黄土高原地势相对平坦,疏松的土质也有利于耕种,县城要略多一些。

张新这次出来,不能溜达太久,没法每个县城都跑一遍,只能先去北边县城较多的地方。

一路上,张新与法正、孟达渐渐相熟。

在他熟练的哄骗......礼贤下士之下,两个小年轻很快就被哄得五迷三道,不知南北,什么都说出来了。

张新终于明白,孟达为何会出现在郿县。

孟达之父,乃是故凉州刺史孟佗。

孟佗这个凉州刺史,来的并不光明。

他是通过跪舔张让的监奴,见到了张让本人,再送礼贿赂,得到的这个职位。

那时候的十常侍在百官之中是什么名声,懂的都懂。

百官因此对其多有不齿。

这也导致了孟佗病逝之后,平陵孟氏无人愿意扶助,渐渐没落下来。

“难怪孟达如此反复无常,唯利是图。”

张新心中暗道:“原来是从他父亲开始,三观就不正了。”

“其父如此,其子又能好到哪里去?”

孟达身为刺史之子,按理来说,前途应当是一片光明。

别的不说,光是那些故吏的帮衬,就能保证他此生衣食不愁。

若其中再出一个县令、太守之类的人,一纸征辟下来,出仕那是顺理成章的事。

只要他再有点才华,至少也是一个百石吏起步。

可孟家不仅无人帮衬,甚至就连与孟家同一层次的那些士族,都不愿意和他们来往。

孟达自小便有大志,欲要做出一番功绩。

奈何原本的圈子已经不肯接纳他了。

没有士族之间的互相吹捧,他根本无法扬名。

没有名气,就无法出仕。

于是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去找那些已经没落的寒门子弟玩。

他与法正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认识的,而后结为好友。

李郭内战时,二人本欲入蜀避难。

结果刚到半路,张新就已平定关中。

故土难离。

若是有的选,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二人得知消息后,便回到了郿县。

然而孟家在平陵的名声已经臭了。

孟达自觉回去也没什么意思,便留了下来,暂时寄居在法正家中。

“原来如此......”

在抵达雍县后,张新折而东行,一路巡视关中北部的杜阳、云阳等县。

溜达了大半个月,张新率军于龙门渡过河,抵达河东。

戏志才早得通知,领着几名小吏前来迎接。

这是张新的意思。

现在大家都很忙,该干嘛就干嘛去,别搞什么排场。

戏志才见到张新,连忙上前行礼。

“忠拜见明公。”

“我等拜见大将军。”

小吏也跟着行礼。

“诸位不必多礼。”

张新快步上前,见戏志才容光焕发,精神奕奕,不由笑道:“看来志才这段时间过得不错嘛!”

“忠得明公看重,出为河东太守,得以一展胸中抱负,验证平生所学,自然痛快。”

戏志才笑容满面,深深一揖。

“臣多谢明公拔擢。”

“志才有大才,我自当量才适用。”

张新将他扶起,打趣道:“若是委屈了你,你弃我而去,另择明主,岂不是我的损失?”

“走吧。”

“明公请。”

戏志才微微一笑,心中感动。

另择明主?

除了你这个用人不计出身明主,还有哪个明主愿意用我这样的寒门子弟?

张新在戏志才的带领下,向十余里外的皮氏县城行去。

城外的田地中尽是劳作的身影,与关中西部那些县城稀稀拉拉的农民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些人见到张新的队伍,纷纷停下手中活计,看了过来。

“这些都是裁撤下来的屯田军么?”

张新指着这些人,看向戏志才。

“是。”

戏志才点头。

“他们可还服管?”张新问道。

“明公有恩于西凉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听从明公安排的。”

戏志才笑笑,“不过是有几个刺头罢了,斩了以后,就消停了。”

张新微微颔首,再问:“并州之战可开启了?”

“春雨绵绵,道路泥泞难行。”

戏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