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翠和李桃家的事,彭莉怎么能不知道,都住在一片儿。
李翠还是二珍的同学。
李家两口子受到劳文光的波及,在京市郊区的农场接受改造呢,好像要五六年才能出来。
没想到后来俩孩子竟然不见了。
有人说,兴许去农场找爸妈去了,要不这么小的孩子怎么活?
没有了粮食指标,饭都吃不上。
彭莉过去还偷着接济过好几回,给个几块钱、几张粮票什么的。
原来啊,竟然是被红雪想办法送走的!
劳文光这人,彭宝昌自然也认识,知道是那个大仇人宋彬的小舅子,但是投靠了傅红雪,现在是她的心腹。
傅红雪当初在京市的时候,就跟老爷子说过。
其实还是碰巧通过二珍,讲她一个同学吃不上饭,特别可怜,才意外得知李翠家是受了二姨夫劳文光的牵连。
后来才找到了劳文光这个人的线索,毕竟这个姓氏很特殊。
彭莉想到今后二珍能有一个好前途,心里这个透亮啊,饭都能多吃一碗,再也不那么心堵了。
傅红雪一边说,一边给大家继续夹菜。
一旁的小珍眨眨眼睛,听着大人说话。
什么?二姐要跟着红雪姐和舅爷回港城去?
她今后不用在陕北那个地方吃苦了~
这是真的吗,可太好了。
又一听说李翠和李桃也都在那边呢!
小珍感觉心里真是羡慕得不得了,放下筷子,有点愣神儿。
傅红雪给她夹了一大块鱼。
“小珍,再吃点鱼~”
这孩子一脸的天真烂漫,十四岁的少女,抬起头,忽然变得眼泪汪汪。
“爷,奶,那我今后是不是见不到二姐了?”
傅红雪笑着说:“你看,你不是能见到我吗,过几年,有机会我也可以带二珍偷偷再回来看你们。”
彭莉点点头:“是啊,小珍你已经懂事了,翻过年就十五岁了,这些事绝对不能往外透露半个字,那样咱家可就完了,知道不。”
小姑娘认真点点头:“奶,这我能不懂吗,我就是做梦说梦话也绝对不提一个字!”
大家都笑了,继续吃起来。
彭宝昌问道:“红雪,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西北那边,交通不便,你一个人要当心啊。”
“姥爷,我过个三五天就走,二十来天就能回来,放心吧。”
这顿火锅吃得太尽兴了,最后剩了不少肉和菜,都涮到锅子里煮熟。
装到一个饭盒里,让小珍拎着,回去给小龙和三胞胎吃。
晚上七点半,彭莉和魏广臣带着小珍回去了。
傅红雪和姥爷把屋子打扫一下,洗完碗筷和锅子,她还要出去一趟。
“姥爷,我去找一下南城的几个朋友,晚上可能回来晚,你不用给我开门,睡你的,我翻墙进来就行。”
彭宝昌点点头,自己在屋歇着。
晚上不到九点钟,傅红雪没有直接去南边,而是先来到离火车站不远的一条胡同里。
这是田晓芬家,回来内地一趟,她自然愿意帮朋友们的忙,给家人捎封信,捎点东西。
田晓芬拿了不少钱,傅红雪答应帮着换成物资,到时给她家送去。
自行车停在一边,她在黑漆漆的胡同里,悄悄从空间拿出三袋白面,两袋大米,都是五十斤装的,挨着院门口摆放。
还有一卷三十多米的灰色棉布,一卷蓝色条纹的布,两件军大衣,四袋奶粉,摞放在粮食袋上。
事先用精神力朝院子里看过了。
田晓芬的爸妈跟她大哥住一起,现在都在家呢。
傅红雪用羊绒围巾把自己的脸围严实了,伸手敲了门。
很快走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开门,看年龄应该是她哥。
院门一开,对方纳闷儿地问道:“同志,你找谁?”
傅红雪压低声音说:“你是田利军吗?是晓芬托我来的。”
对方一听,立刻警醒起来,连忙点头。
“是,我是~进来说。”
傅红雪指了指地上的东西,示意他往里边搬。
两个人七手八脚,一起把五袋粮食和布料等物资都拎进去。
田利军把傅红雪让到了爸妈那屋,东西也是拎到这边来。
自己屋里孩子们多,都没睡呢,比较闹腾,说话不便。
“爸妈,这是我妹妹的朋友!”
两位老人看起来五十岁左右,连忙惊讶地看向进来的这个姑娘。
“同志,快请坐~”
傅红雪也没坐下,从背着的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袋,递给二老。
“大叔,大婶,我就不坐了,这里面是晓芬给你们的信,还有照片,一些钱。”
“另外这几袋粮食和布料衣服,都是给你们的,是她出钱,我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