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不撞南墙不回头(1 / 2)

不管是外贸局的还是区政府,甚至516的陆乔歌。

三家如今有一个共同目标,自然没有废话场面话。

场地的问题好解决,原材料不用愁,至于资金,过几天会到账一笔预付款。

现在需要的是人。

而且不能是新手,必须要有经验的老师傅。

这就需要上上下下总动员了。

苏红梅:“我这里有二十七个老师傅,是以前咱们江城工艺品厂的,因为厂子开不出工资来,就跟鞋厂合并了,他们以前都带过徒弟,也都有草编的经验,我负责这一块之后,挨个的去找了他们,大部分都退休了,但手艺没丢,因为没有专门的场地,就交给了居民委负责,第一批的草帽全都验收合格。”

这个陆乔歌知道,这些人都是手艺人,很厉害的。

周主任点头,和陆乔歌说:“目前看,老师傅不是问题,厂房也有现成的,能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也好抓质量,咱们合作其实很简单。”

陆乔歌好说话,大部分订单都给了周主任和苏大姐。

还成立了临时小组。

办公室就在外贸科的小会议室,一直到按期交工全部货款到位。

陆乔歌自然也是组员。

但她主要负责自己手里的这一摊。

陆乔歌回去之后,老胡就去跑工艺品厂招工和建厂的事儿。

暂时手工组没动,七个人配合的很好,有点流水线的味道。

但是扩编是肯定的。

这次先可着内部来,主要要求就是会草编,并且是成手。

老胡给要来二十人的编制。

一开始很多人都去陆家找孟霞打听,但是听说要现场考试就都失望的走了。

年龄没有过于限制,毕竟手艺人年轻的很少。

除了那些老手艺人的徒弟。

街道办的动作很快,当天通知,第二天就现场考试。

合格的有三十九人。

其中四十岁以下的有二十六个。

年龄大的手艺很好,这个必须要收的,怎么安排陆乔歌就不管了。

有街道办两个主任在,陆乔歌放心的去了档案局帮忙,主要还是为了找线索。

几天的时间眨眼即逝。

陆乔歌找到了关于红星湖的资料,那里以前有个码头,和最初的猜想差不多。

然后就是老金矿,这个却没有记载。

哪怕元宝山有金矿的事儿也没有记录。

至于为什么叫元宝山,是因为山峰跟个金元宝一样。

如今是八月下旬了。

不单是陆乔歌开了整月的工资,就食品厂和工艺品厂的工人也开了工资。

他们不单有工资还有奖金,每人还多给了一斤肉票。

这是为了鼓励大家早日完成任务的。

如今的工艺品厂人员比食品厂多了两倍。

然后综合办让基建科给将中间建了一堵墙,没单开大门,还是和食品厂走一个大门,毕竟这里有门卫室。

每个厂子的初始期间,都是最团结最好管理的。

这时候的念头很淳朴,就是好好工作,不要让厂子解散。

要知道五六十年代街道办的厂子很多都解散了。

开了工资,苏慧买了肉鸡蛋和鱼,早早回家做了一桌子菜。

本来想喊秦恒之,可他去开会了,要后天才能回来。

吃完之后,陆乔苓拿出了一块手帕和一个格子布的发卡,这是她给陆乔歌买的。

陆乔歌也没客气,笑盈盈的收下来。

这些她都有,但妹妹给买的,意义不一样。

陆乔歌说:“有人问我你想找个啥样的,准备给你介绍对象呢。”

陆乔苓马上摇头:“我才多大啊,等二姐你结婚了我再找对象都不迟。”

随后神秘兮兮的问陆乔歌:“二姐,你和秦大哥啥时候结婚啊?”

现在就是这样,处对象就涉及到了结婚的问题。

就孟霞都说她结婚方便,房子都现成的,就是在一区那边的军代家属院。

是两排红砖小楼房,面积都不小,屋子里有暖气,前后都有院子。

陆乔歌还去那边做过排查。

陆乔歌心里有点异样的感觉,她想了想:“今年肯定不能结婚,明年再说……”

明年,其实也不是结婚的好年头。

陆乔苓点点头,二姐现在脑子老好用了,不管她做什么决定都是对的。

想起一事,她和陆乔歌说:“二姐,你知道昨天下午范小雨的妈还有她的嫂子去工艺品厂找她了吗?”

陆乔歌眉头一皱:“找她干什么,想明白了想接范小雨回家?”

陆乔苓点头:“对的,就是这样的,还说了好多赔礼道歉的话,不过范小雨很忙,正好胡主任也在,她妈就说让范小雨不要在外面租房子,回家去住,已经给她收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