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太平洋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1 / 2)

空间望远镜。

对nasa来说,是一棵摇钱树。

和地面望远镜不同的是,

它不但制造成本异常巨大,

维护成本也极为高昂。

为什么nasa能说服白宫发射了这么多?

其实也很简单,

首先,空间望远镜补充了地面望远镜的不足,对太空探测和军方太空军工发展有着一定的帮助。

太空军工就像是建厂,

建厂之前要考虑的事情可就多了,

什么立项、备案、用地、选址及环境评审、获取土地使用证及规划审批等这几项内容是肯定要先行的。

不可能说也不勘测,直接就建。

先别管nasa能不能测出来结果,

你就说该不该勘测吧?

其次,在冷战结束之后,国内对太空竞赛的热忱也就逐渐降了下去。

像那种阿波罗计划、土星五号那种疯狂且耗资巨大的工程,白宫早就丧失了兴趣。

所以,空间望远镜系列项目,就成了骗取经费的重要手段。

因为它便宜。

当然,不是说真的便宜,而是他在申报经费的时候很便宜。

比如哈勃望远镜。

nasa知道你白宫抠抠搜搜,如果报一个庞大的项目,你肯定不会通过。

别说两百亿,就算是二十亿美元,恐怕都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

所以在nasa申报哈勃望远镜的时候,直接砍掉了两个0,

两百亿要不起是吧?

那我出两个亿。

白宫人也一看才两亿美元,也是想都没想立马就通过了。

但实际上,两亿美元连造个镜片儿都吃力,更别说直接发射一个空间望远镜上去了。

要不说nasa聪明呢,

人家直接从丑国国家侦查办公室捡硬件,最后硬是把一个用不上的大型侦查卫星改装成了空间望远镜。

把两个亿全省了。

也不管镜片和光学设计能不能满足深空观测,发上去再说。

于是,最初那个“深度近视”的哈勃望远镜就这么被送到了太空。

然后,就是轻车熟路的诈骗……不对,争取经费的过程。

nasa:白哥,哈勃可能有那么一丢丢问题,我们需要去维修一下。

白宫:应该的,经费不够,出点故障是应该的,修着多少钱?

nasa:先给个三亿看看吧。

白宫:去吧,上天小心点儿。

nasa:白哥,修了下效果不大,我们打算给它戴个“眼镜”。

白宫:也是,在太空没那么好修,眼镜多少钱?

nasa:给个五个亿吧,多了我退给你。

白宫:给。

nasa:白哥,有个模块有点问题,我们还得改一下,不过这次我们不白上去,我们顺带着发射一个空间红外望远镜!顺道去修一下哈勃。

白宫:那……行吧,多少?

nasa:五个亿吧。

白宫:去吧。

nasa:白哥……

白宫:捏马的哈勃还没修好?

nasa:这次哈勃没啥问题,上会发射的空间红外望远镜出了点毛病,不过我们不白上去,我们顺带着发射一个空间干涉望远镜!

白宫:……

于是,十多年下来,最初预算一个两亿的哈勃,

硬生生被nasa搞成了两百亿的大项目。

当白宫把nasa挖的坑全吞进肚子里之后,

也就变得提防了很多,

对空间望远镜产生了浓郁的心理阴影。

这也导致后来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的项目一鸽再鸽,拖了十多年才算是发射出去。

……

nasa局长克林此时心中五味杂陈,有种难以言说的激动。

自从空间望远镜项目搁浅之后,nasa争取经费的难度就急剧增加。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六十天他都在思考下一年的经费该怎么申请,

好好一个nasa局长,硬生生活成了科幻小说家,

每天都在想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想要争取经费,有三大要素:

理由要足够充分,

想法要足够新颖,

预算要足够合理,

这对他一个nasa老登来说,十分艰难。

因为他能想到的理由,几乎都已经用过了。

可谁又能想到,

在他灵感枯竭的时候,竟被太平洋彼岸的一位年轻大师给点化了。

太平洋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克林激动的对身边的要员们说道:“汇总一下所有空间望远镜收集到的异常射线,然后按照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