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林青海此时开口做了总结:
“行了,今年的资金看来是有着落了,明年的窟窿,估计比今年只大不小,还得早做打算,未雨绸缪,各位,祝大家今年都财源广进,多赚点钱,多找点路子,不然明年这时候,又得像今天一样头疼,我这边还有几个跨国的会要开,先下了。”
他的窗口率先暗了下去,干脆利落,仿佛只是参加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例会。
会议临近结束,韩乐乐关切地看向张杭的窗口,语气认真了许多,少了平时的咋咋呼呼:
“张杭,你那边......一百亿,你的现金流能跟上吗?这可不是小数目,我知道你产业多,但去年也是大投入的一年......”
张杭缓缓摇头,面色依旧平静,但说出的话却让所有人心里一紧:
“不够,去年投入太多,几场商战,各个项目都在烧钱,支撑日常运营和新项目投资可以,但要一下子抽出百亿现金,不现实,我的现金流没充裕到那个地步。”
他顿了顿,抛出了早已深思熟虑后的方案,语气平稳得像是在说一件寻常小事:
“我打算出售一部分嘀嘀打车的股份套现。”
“套现百亿?”
韩胜的声音带着惊讶和担忧:
“那得卖不少股份吧?嘀嘀现在估值是高,但一下子套现这么多,会不会影响你对嘀嘀的控制权?现在打车市场可是群雄割据,关键时刻可不能失控。”
荣庆贺迅速心算,语速很快,像是本能反应:
“嘀嘀打车现在市场估值大概在五十亿美元左右,百亿人民币,差不多相当于15亿多美元,要套现这个数,大概需要出售嘀嘀32%左右的股份,杭哥,你在嘀嘀占股多少?”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
一下子出售如此巨额的股份,很可能导致控股权旁落,引来强大的资本对手。
张杭微微一笑,语气带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云淡风轻,仿佛在说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不多,77%吧。”
“卧槽!”
“多少?77%?我没听错吧?”
一向沉稳、喜怒不形于色的郑哲第一个没忍住,直接爆了粗口,眼睛瞪得溜圆,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
视频窗口里,其他人,都露出了震惊无比的表情,嘴巴微张,半天合不拢。
“77%!我的天!杭哥,你藏得太深了!我们都以为你经过几轮融资,股份已经被稀释到40%左右了!”
“卖32%还能剩下45%!依然是绝对的第一大股东!而且远超任何其他单一股东!牛逼!太牛逼了!”
“这操作太稳了!简直是神操作!既解决了现金流问题,又不影响控股地位!还顺势引入了战略投资者!一箭三雕!”
惊叹声和赞扬声瞬间淹没了视频会议频道。
他们都知道张杭是嘀嘀的创始人和大股东,但谁都没想到他的持股比例竟然如此之高!
在经历多轮融资后,还能保持超过四分之三的绝对控股权,这简直是奇迹!
这背后意味着他对资本极其精准的掌控力和谈判技巧。
张杭等大家的情绪稍稍平复,才开口解释,语气变得理性而审慎,像是在做一场投资分析报告:
“其实,也不必过于惊讶,打车市场现在看起来很热,资本追捧,但群雄混战,烧钱无度,格局并未最终稳定,提前引入像软银这样的巨头资本,既能缓解我们自身的资金压力,他们带来的全球资源、资本运作能力和行业整合经验,也有助于嘀嘀未来的市场扩张、技术升级和战略并购,甚至推动行业走向理性合并,结束这种无意义的、消耗国力的补贴大战,从长远看,未必是坏事,这笔交易,我比较倾向于和软银谈,他们对出行领域布局很深,也投资了快滴,战略协同性更高,对未来的行业整合也能提供更强助力。”
他的分析冷静而透彻,高屋建瓴,让刚刚还处于震惊中的股东们纷纷点头,露出钦佩的神色。
原来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套现救急,更蕴含着对行业未来的深远布局、精准判断和主动引导。
他们再次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格局和手段,远超他们的想象。
视频会议在众人或惊叹、或佩服、或松了一口气的复杂氛围中结束。
一个个窗口依次暗下。
张杭最后关闭了系统,书房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远处工地传来的微弱轰鸣声,如同永不疲倦的背景音。
他站起身,再次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
江对岸,开心世界工地的灯火依旧通明,那是一个正在疯狂吞噬资金的巨兽,也是一个承载着在场所有人野心、梦想、压力与博弈的庞大工程。
书房门被轻轻推开,李钰端着一杯热牛奶走进来,递给他:
“谈成了?我看你脸色比刚才好一点了。”
张杭接过牛奶,温热透过杯壁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