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江河日下(3 / 3)

国策 闪烁 5738 字 3天前

员。军队的规模比战前扩大了好几倍。军事产能更是日新月异,预计在粒年初就能达到美国的七成,从而获得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行动的基础力量。更重要的是,欧洲也有足够的人口资源,以及丰富的资源。加上并不太差的前期准备。只要能够充分动员国民的积极性,加上美国提供的军事援助,欧洲各国坚持2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从战术上讲,如果欧州军团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一些,比如趁共和国向中东战场增兵的机会,在大陆战场上发起突然进攻,然后迅速进军北非,让共和国不得不向苏丹增派地面部队,就能迫使共。口二队转为战略防御。毙顶住欧洲军团的进攻。再发起反岳。一江共和队的战斗力,就算共和国当局立即把重点转向西面,停止太平洋上的大规模战略进攻,也至少需要半年才能扭转战局。如此一来,美国甚至能够获得枰半到3年的准备时间,从而以更加充分的准备发动战略反击。

只不过。如此精密的计戈”却欠缺一个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条件。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美国当局有意忽略了共和国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美国当局的这份战略计划以共和国在劲年之前的表现为依据;而没有考虑到在战场局势不太有利的情况下,共和国会不会调整战略计划。暂且不说共和队的作战行动,仅拿军事生产能力来讲,美国能够在极端情况下爆发出,概的军事生产能力,而已经控制了众多地区,在战略上占尽优势的共和国为什么不能爆发出更加惊人的军事生产能力?要知道。到力引年底的时候。共和国阵亡、失踪与被俘官兵的数量仅仅只有美军的五分之一,仅是这一损失就让美国多付出了,奶万壮年劳动力的巨大代价。

问题是,美国当局忽略的问题。不见得会被欧洲国家忽哦

可以说,法德意等欧州大陆国家一直在战争问题上不太热心,而且对美国的暗示置若罔闻,就与这个问题有关。

当然,这与共和国当局的一些独特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举一个例子。欧洲参战之后。共和国开始有计划的兑现承诺,比如为欧洲各国提供扩军所需要的武器装备。在此期间,共和国当局做了一件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的事情,那就是让欧洲各国的外交人员前去参观共和国的军事工厂,而且都是一些重要的军事工厂,比如战斗机制造厂与坦克生产线。此举产生了不少附带效果,比如共和国的军事产能被一些欧洲国家泄露给了美国。更加重要的是,这么做带来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那就是让心志不坚的欧洲国家清楚的认识到,共和国不但拥有世界上最顶尖的军事科学技术,还拥有最强大的军事生产能力。能够武装与支持比现有规模大的多的军事力量。当然,这个暗示的背后意图就是让欧洲各国认识到。与共和国为敌只会遭受惨败。

正是如此,法德意等国都对共和国的战争潜力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有了认识,也就有比较。虽然有理由相信。在通过犹太人社团游说欧洲各国政府的时候,美国当局做出了保证,特别是对以军事生产能力为主的战争潜力做了保证。但是美国的这些保证不但没有给欧洲国家任何安全感,反而让欧洲各国认识到。就算美国超常发挥也不大可能是共和国的对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