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紧锣密鼓(2 / 2)

国策 闪烁 3238 字 3天前

题并不大。

用刘晓宾在情报中提到的话来说,因为内贾德与哈什在战争观点上完全一致,均认为战争不可避免,而且伊朗必须在战争中取胜,所以在军事决策上,两人均认为,只有依靠共和国哼哼希望打赢这场战争。虽然在更加重要的问题上,即战争结束之后,伊朗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内贾德与哈升的观点截然相反!但是这不是首要问题,而且在战争结束前,两人没有理由分道扬镀。

母庸置疑,这是个非常好的消息。

同样的,这也是个非常大的麻烦。

按照袁晨皓在德黑兰与伊朗当局达成的协议,作为伊朗参战的前提条件,共和国必须担保伊朗的战略安全,即至少确保伊朗政权不会被敌国推翻。具体措施方面,共和国最迟不得在战争爆发后的唰、时之内向伊朗部署一支战斗单位,也就走向伊朗派遣一支规模在两万人左右的地面部队。作为对等条件,伊朗将在接到共和国发出的战争警报之后的办卜时之内准备好3处军营,并且为进驻伊朗的共和国军队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虽然该协议对军情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军情局至少得提前打手天发出准确的战争警报。但是真正受考验的还是共和国的军事运输能力。

刘晓宾急着把消息告诉裴承毅,也是为了这件事情。

在落卜时之内向伊朗投送一个战斗单位的地面部队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利用战略运输机群、以及部署在南亚战区的战术运输机群,以空运的方式向伊朗部署兵力;二是让部队在前线集结待命,即在波斯湾或者阿拉伯海西北海域部署一支载有一支战斗单位的战略投送舰队。

虽然这样的问题可以请教总参谋部,但是刘晓宾以裴承毅全权负责作战事务为由,把难题丢给了裴承毅。

严格说来,这也不是什么难题。虽然前者更加理想,拥有更大的灵活性,至少不会让共和国在战争爆发前处于不利境地,但是操作难度更大。而且战略空运力量非常宝贵,还得承担更多的任务。更本不用考虑,裴承毅就做出了选择。事实上,刘晓宾把这么简单的问题交给裴承毅,除了彰显联合司令官的地位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