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别有用意(2 / 2)

国策 闪烁 3194 字 3天前

心甘情愿的放弃霸主地个,成为引世纪的俄罗斯,沦落为地区性强国,那么共和国与美国之间的战争就难以避免。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共和国与美国当局积极推进全面核裁军,就是不想让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战争毁灭整个世界,打开通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大门。但是必须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是美国还是共和国,在为世界大战做好准备之前,都不会挑衅对手。事实上,从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特别是由东海战争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峡、以及随后爆发的全球性大萧条开始,共和国与美国就在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

战争准备不走动员国民、生产武器那么简单,必须从最基础的事情,也就是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小事做起。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作为欧洲策源地的德国。实际上早在纳粹上台之前,魏玛政府就通过振兴民族工业、恢复国内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为战争做准备。而在大西洋的另外一边,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打手咕3年上台后,以对付大萧条为名,全力推行凯恩斯主义,通过扩大财政赤字来修建国家基础设施,恢复工业生产,实际上也是在为战争做准备。二战后,就有很多经济学家与历史学家认为,拯救美国的不是罗斯福,而是希特勒与东条英机,因为凯恩斯主义不可能解决导致大萧条的根本社会问题产能过剩,只有战争才能消耗大量物资,为工厂提供订单、为工人提供工作机会、为社会提供继续前进的动力与目的。也就是说,帮助美国走出咽年大萧条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不可能不知道大萧条将导致世界大战。也就不可能没有防备,肯定会积极备战。

事实上,即便进入了引世纪,仍然只有战争才能解决大萧条带来的问题。

如果没有伊朗战争、半岛战争、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能够消耗掉囤积在共和国与美国的仓库中,足够全人类使用旧多年的工业产品吗?如果没有消耗掉剩余物资,工厂就拿不到新的订单。就无法正常经营,就会破产倒闭,导致工人事业,民众更加无力购买已经严重过剩的工业产品,导致更多的工厂破产,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社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