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路走好(2 / 2)

国策 闪烁 3281 字 3天前

的地步,因此政治改革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特别是广大民众的支持。相对而言,在王元庆提出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时候,支持者并

与前两次军事改革相比,第三次军事改革的主要反对者是军队。

这是一个让人很难理解的问题,因为前两次军事改草的主要支持者就是军队。抛开表象看事实就能发现,前两次军事改革的受益者是军队,准确的说,是希望共和国变得更加强大的军人,而王元庆提出的第三次军事改革不但没有让军队获益,甚至让很多军人认为,将严重削弱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事实果真如此吗?

李存勋也是军人。但是他并不认为军事改革削弱了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当然,这一切还得从印度战争说起。

印度战争是共和国建国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虽然王元庆、项铤辉与裴承毅等政治、军事决策人员的出色表现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共和国军队的强大战斗力才是印度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出巫年底,战争结束的时候,李存勋都有点不敢相信,不到半年,共和国军队就击败了印度,并且占领了印度全境。要知道,在此之前,就连王元庆都认为至少需要打手年半才能击败印度。

共和国军队在印度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让王元庆坚定了军事改革的

看上去,这不合逻辑。毕竟共和国军队表现得这么好,作为国家领导人,没有任何理由发起一次裁军万万的军事改革。如果从国家的高度来看,就能明白这轮军事改革的根本目的了。

对一个国家来说。军队就是用来对付敌人的拳头。

毫无疑问,拳头不是越大越好,因为要想发挥这只拳头的威力,还得拥有一副强健的体魄。

对一个国家来说。体魄就是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政治、外交、教育等决定国家综合实力的“软实力”。如果把国家比喻成拳手。因为总体“质量。有限,拳头越大,意味着身体越小,当两者不成比例的时候,拳头的威力就发挥不出来,甚至会拖垮身体,使拳手变得虚弱不堪。

王元庆推行第三次军事改革,就是要控制拳头的大小,让更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