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二十一年正月,你在经过了与吴信上次的交流,真正了解了他的一些从未与他人述说过的隐秘之后,你们两人之间的感情似乎愈发的默契。】
【例如——在对待吴念苏的分配上。】
【尽管吴信虽未信守“承诺”把她分配至冀州,反而还分配至了南方交州——这个有着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集三者为一体的特殊地区,但你也并未像之前一样,出言反对。】
【因为你明白,吴信会对你解释的。】
【解放二十一年正月十日,也确实不出你的所料,吴信带你前往了长安的郊外,并向你解释了他为什么一直都想让吴念苏前往基层工作的原因——】
【这里又是一片烈士公墓,静谧而使人肃穆。】
【你安静的看着吴信缓缓抬手从头上取下斗笠,并低头向着所有墓碑鞠躬。】
【而在太阳的照射下,广场中央的巨大墓碑上,一行文字熠熠生辉——】
【感谢你们为了生活更美好,为了一生下来即贫穷,一生下来就是奴隶的人们所做的一切牺牲。】
【与这一行文字相比,周围的环境显得那么刺眼。】
【杂乱的杂草肆意生长,墓碑满是尘土。】
【“人们只有在需要英雄的时候,才会短暂的记起他们,擦拭墓碑上的尘土,给予赞美,而不需要时,就会遗忘,看见了,也只当他们是碍眼的石头。”】
【你默默的倾听着吴信的言语,看着他从怀中取出手帕小心的走上前擦拭着每一座墓碑的尘土。】
【见此,你也没有过多言语,而是同样从怀中取出手帕跟随着他一起。】
【“但这并不怪他们。”】
【“因为环境影响人。”】
【“就像是一个在出色的人,长期在差的关系和环境的浸泡中,也会变得暗淡无光。”】
【“长安太繁华了,繁华的让人们都迷了眼,繁华的让人们都忘记了我们曾经经历的苦难,吃过的苦。”】
【“同时,大明的强大也让人们都忘了,我们的崛起才不过二十年,忘了在这长安之外,在我们这大明强大的表面下,还有许多的人们在挣扎。”】
【吴信一边说着,一边又开始用双手清除起了墓碑边的杂草。】
【他的双手满是老茧。】
【任谁来看都不会觉得他是一国的主席,反而像是一个经常下地耕种的老农。】
【“我知道不管是你,还是你们,都希望她以后能接我的班。”】
【闻言,你没说话,只是有些心虚,眼神也有些躲闪。】
【毕竟,吴信说的是事实。】
【然而,面对你的心虚,吴信也只是宠溺的笑笑,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
【因为你们是年少的夫妻,是相濡以沫,是互相永远的支持者,是身边永远的追随者。】
【更别说,在吴信看来,这也是人之常情。】
【换作是他,没有那份一直追求的理想,他也会这么做。】
【“但不懂得百姓艰辛的领导人,是不能够,也是不足以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人的。”】
【吴信继续说着。】
【“而也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百姓,成为合格的领导人。”】
【“粮食的重量对比农民的付出汗水来说,总是轻太多。”】
【“所以,这也是我希望念苏去往基层工作的原因。”】
【“不然待在这长安城,她什么都不懂,只会享福。”】
【“明天去郊外鲜衣怒马,后天去参加宴会,这不是我想看到的。”】
【“她必须懂得责任二字何解,我才能把位置交给她。”】
【当然,在这期间,她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
【“可我由衷的希望她能靠着自己的努力化解。”】
【“因为我也是这样。”】
【“当她能明白,在风雨中行走最大的靠山只有自己的时候,想必我就放心了。”】
【听罢,你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跟着吴信把整座烈士公墓打扫了一遍,才牵起他的手往着长安城走去。】
【一如从前。】
【只是这次,终究还是有所不同了。】
【因为这次,吴信的脚步格外的慢,不再像以前一样,快速而坚定。】
【回想着吴信之前那些话,你也默默的更加用力的握紧了他的手。】
【毕竟,那一切言语看似是在向你解释关于让吴念苏前往基层工作的原因,可又何尝不是吴信在真正的下定决心呢?】
【人们只有在需要英雄的时候,才会赞叹他各种美好的品质,反之,当这个英雄成为了“没有用”或者阻碍他人的东西时,那么迎来的是什么呢?】
【答案是—抱怨他的冰冷和顽固。】
【就像是现如今长安内部分的中央官吏一样。】
【这其中包括你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