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糊涂点反而能长寿(2 / 3)

帐篷时,一副思索的样子,看的李景孝都好奇起来。

吩咐二福倒茶,“怎么了?”

贾蓉犹豫片刻,才说道,“姑父,小侄怀疑乌家兄弟俩,这些年一直在贪墨宁荣两府16个庄子的银钱。”

李景孝还以为是什么事,听完就笑着说道,“别说乌家兄弟俩了,你宁府、荣府的赖大、赖二。

还有大小管事们,谁没贪墨点?

还仗着两府的权势,在外面和人合股做生意时,免不了以权压人。”

贾蓉顿时被说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就听李景孝继续说道,“好了,你还没当家做主。

这事你回京后,汇报给你爹,看他打算怎么办。

免得你爹和荣府的老太太,还有我那岳母难做。

说不定老太太她们,其实早知道家中管事手脚不干净。

只是为了维护两府的体面,避免家丑外扬,一直不说而已。”

这话真不是李景孝在胡扯。

不管谁家府上,仆役手脚不干净的多的是。

像是仆役接了任务出门采买,几文钱的鸡蛋,报10文、20文的都算好了。

晚清皇帝吃个鸡蛋,报2两,甚至20两银子的都不是没有过。

说到底,下面人只是贪多、贪少而已。

是报10文,还是2两一个鸡蛋,全看当主人的是糊涂还是精明。

荣国府的账目会查不清,说白了,不是王熙凤不厉害。

而是贪墨最多的,其实就是当家太太王夫人。

王夫人这个当儿媳妇的和当家太太自己都不干净,净想着从贾家捞钱,送给二哥王子腾跑关系升官。

怎么可能让你去查下面的管事?

赖大、赖二兄弟俩的亲妈是赖婆婆。

这老婆子当初是贾母的贴身丫鬟,甚至是陪嫁过来的丫鬟。

贾母也是从小媳妇一路熬到贾家老祖宗,这期间,不用猜都知道,内宅必然满是勾心斗角和各种阴损破事。

说贾母不知道赖家,是趴在贾家身上不断吸血的虱子,李景孝可不信。

只是在贾母、贾赦、贾政眼里,赖家顶多也就是贪墨点银子。

只要办事得力、听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赖家有钱建一座,能比肩大观园的巨大宅子,贾母心里还觉得高兴。

只能说,权贵和普通人的想法,差别大到让普通人根本没法理解。

乾隆难道不知道‘和珅、和中堂’是大贪官?

肯定是知道的,可和中堂既会办事,也会为乾隆捞钱。

满足乾隆晚年,不断膨胀的物欲。

所以和珅贪点,在乾隆心里不叫事。

不过乾隆也一直在防着和珅。

在军机处,一直用和珅死的对头阿桂,当领班军机大臣。

什么刘墉、纪晓岚在和珅面前不值一提,根本算不上死对头。

真正压的和大人喘不过气的,一直都是阿桂。

而和珅在乾隆朝,一直都没当过领班军机大臣。

等下个皇帝上任,和珅当上了,反而是要他命的时候。

贾家管不住下人,最大的问题是家族没落,没人在朝廷上掌权。

以至于连下人们,都对贾家失去了畏惧心。

要是家中管事贪污的事,直接被挑破。

从赖家和其他管事家中,查抄出来的银子越多,贾家的脸就被打的越痛。

在其他权贵,甚至皇帝眼力就越没面子,越失分。

连仆役都管不住的人,还怎么做官?

其他权贵心里也会看轻贾家,坐实了贾家一家子都是废物。

今后谁还愿意和你来往?

即便会来往,也是些趋炎附势之辈。

或者有求你贾家,甚至拿贾家当跳板、垫脚石。

不仅用完了就仍,还转头就踩你一脚。

李景孝当初敢查抄兴安伯府的大小管事,不过是他不在乎二叔的名声。

甚至借机搞臭二叔、二婶的名声。

作为遗腹子,拿回家中权力和爵位,但二叔、二婶心里没意见,李景孝可不信。

留着那些管事,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没看他连兴安伯府都不住,原因就是他怕一个不好,自己就莫名其妙的暴毙而亡。

李景孝挑些可以说的,提点了贾蓉几句。

顿时让贾蓉整个人都呆愣住了。

没想到,家中仆役和管事们贪污,居然是因为宁荣两府已经没落到,下人们失去畏惧心的原因。

只是仔细想想,贾蓉又不得不承认,李景孝说的确实对。

就拿贾蓉他自己来说,自从当了左镇抚司的从八品典库使,又兼着殿前司马军典库从事的差事后。

别说宁国府了,荣国府那边的大小管事见了他,都比过去客气多了。

贾蓉不由感叹一